心律失常怎么分类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可根据发生机制、起源部位、心率快慢等分为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传导异常和快速型/缓慢型心律失常等类型。
房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心房,主要包括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房性早搏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心房异位搏动,心电图显示P波形态异常。房性心动过速通常由折返机制引起,心率可达150-250次/分。心房扑动表现为规律的锯齿状F波,心房率250-350次/分。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心电图显示f波和RR间期绝对不齐。
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心室,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室性早搏心电图表现为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室性心动过速根据持续时间分为非持续性和持续性,后者可能恶化为心室颤动。心室颤动是最危险的心律失常,心电图呈现紊乱的波形,需立即电除颤抢救。
传导异常包括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一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延长。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有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QRS波群脱落。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固定伴间歇性QRS波群脱落。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心房心室活动完全分离。
快速型心律失常指心室率超过100次/分,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等。这类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缓慢型心律失常指心室率低于60次/分,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轻度窦性心动过缓可能无症状,严重心动过缓可导致头晕、乏力甚至晕厥。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率常低于40次/分,需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
心律失常患者应定期监测心率变化,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规律作息,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但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完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检查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