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积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儿童脑积水可能由遗传因素、先天性发育异常、颅内感染、颅内出血、脑肿瘤等原因引起。脑积水是指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内积聚过多,导致脑室扩张,通常表现为头围增大、呕吐、嗜睡等症状。
部分儿童脑积水与遗传性疾病有关,如X染色体连锁的脑积水综合征。这类患儿可能存在导水管狭窄等结构异常,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家长需关注家族病史,若直系亲属有类似疾病,建议孕期进行基因筛查。确诊后可通过脑室腹腔分流术缓解症状,常用分流管有可调压分流管、固定压分流管等。
中脑导水管狭窄、脊柱裂等先天性畸形是常见原因。这类患儿在胎儿期即可通过超声发现脑室扩张。出生后表现为前囟饱满、落日征阳性,需通过头颅MRI明确诊断。轻度病例可定期随访,严重者需行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术后需预防感染并监测颅内压。
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感染可导致蛛网膜颗粒粘连,影响脑脊液吸收。患儿多有发热、惊厥病史,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急性期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阿昔洛韦等抗感染治疗,后期若形成粘连性积水,可能需要脑室镜下分隔切开术。
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等可阻塞脑脊液通路。出血后1-2周可能出现进行性头围增大,CT显示脑室铸型。轻度出血可自行吸收,严重者需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必要时行血肿清除术联合ommaya囊植入术引流血性脑脊液。
后颅窝肿瘤如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可直接压迫第四脑室。患儿除脑积水外,常伴共济失调、眼球震颤,MRI可见占位性病变。需根据肿瘤性质选择治疗方案,如注射用顺铂化疗后行肿瘤切除术,术后可能需辅助放疗并长期随访。
家长发现儿童头围增长过快、频繁呕吐或精神萎靡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日常护理中需避免头部撞击,定期测量头围并记录发育里程碑。术后患儿要防止分流管感染,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应保证充足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可适量补充鱼肉、鸡蛋等富含卵磷脂的食物促进神经修复。遵医嘱定期复查头颅影像学评估脑室变化,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