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月宝宝接触过手足口病的孩子怎么办

七个月宝宝接触过手足口病的孩子后,可通过隔离观察、物品消毒、症状监测、增强免疫、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具有较强传染性。
家长需立即将宝宝与患病儿童分开,避免直接接触。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粪便及接触传播,隔离期建议持续7-10天。期间避免带宝宝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家中若有其他幼儿也应暂时分室居住。若宝宝正在托育机构,家长需告知园方情况并暂停送托。
对患儿接触过的玩具、餐具等物品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衣物床单应煮沸消毒20分钟,无法高温处理的物品可暴晒4小时以上。每日用紫外线灯对房间空气消毒30分钟,重点消毒门把手、地面等高频接触区域。家长护理前后需严格洗手,避免成为传播媒介。
家长需每日检查宝宝口腔、手足部位是否出现疱疹或红疹,测量体温2-3次。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3-7天,早期可能表现为低热、拒食、流涎等症状。若发现宝宝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重症表现,应立即送医。
保证宝宝每日母乳或配方奶摄入量,适当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果泥。维持规律作息,避免着凉或过度疲劳。6月龄以上宝宝可遵医嘱服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等免疫调节剂,但不可自行使用抗病毒药物预防。
若宝宝出现明显症状,应前往儿科或感染科就诊。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缓解口腔疱疹,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抗病毒,以及布洛芬混悬滴剂退热。重症患儿可能需要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须住院治疗。
家长需保持居室通风,每日开窗2-3次,每次30分钟。宝宝衣物以纯棉透气材质为主,避免抓挠皮疹。患病期间可给予温凉流质饮食,如米汤、苹果泥等。恢复期仍具有传染性,应继续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1周。未接种EV71疫苗的宝宝,待疾病痊愈后可咨询医生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