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化脓怎么办

耳鼻喉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0次浏览

关键词: #耳朵

耳朵里化脓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鼓膜穿刺引流、鼓膜修补术等方式治疗。耳朵化脓通常由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外伤感染、胆脂瘤型中耳炎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

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用双氧水清洗外耳道脓液,避免使用棉签深入掏挖。操作时保持头部倾斜使患耳朝下,冲洗后擦干外耳道。适用于外耳道炎引起的浅表化脓,可减少细菌滋生。若伴有外耳道肿胀,可配合硼酸酒精湿敷。

2、抗生素滴耳液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能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使用前需将药液温热至体温,滴入后轻拉耳廓使药液流入。适用于鼓膜完整的化脓性中耳炎,可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用药期间避免耳道进水,通常需连续使用5-7天。

3、口服抗生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对中耳炎继发细菌感染有效。伴随发热或淋巴结肿大时需全身用药,可覆盖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用药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儿童患者需按体重调整剂量。

4、鼓膜穿刺引流

对鼓室内积脓导致剧烈耳痛或听力下降者,需在耳内镜下穿刺引流脓液。术中可能采集脓液培养以指导抗生素选择。术后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该操作能迅速缓解中耳压力,预防化脓性迷路炎等并发症。

5、鼓膜修补术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导致鼓膜穿孔大于3个月未愈时,需行鼓室成形术。采用颞肌筋膜或软骨膜修补穿孔,恢复鼓膜完整性。术前需控制急性感染,术后避免感冒和气压骤变。可改善听力并降低胆脂瘤形成概率。

日常需避免污水入耳,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急性期减少辛辣刺激饮食,增加猕猴桃等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促进黏膜修复。出现耳痛加剧、高热或面瘫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儿童患者家长应注意观察其抓耳频率,避免化脓扩散至乳突。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