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急性阑尾炎可能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胃肠道功能紊乱、淋巴滤泡增生、粪石嵌顿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血常规、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
阑尾管腔阻塞是急性阑尾炎最常见的病因。阑尾是一条细长的盲管,管腔狭小,容易因粪石、异物、寄生虫等堵塞。阻塞后阑尾分泌物无法排出,导致管腔内压力增高,影响血液供应,进而引发炎症。患者可能出现右下腹固定压痛、反跳痛等症状。确诊后需禁食并静脉补液,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呋辛酯片、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抗感染,严重者需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肠道内大肠埃希菌、厌氧菌等病原体可直接侵袭阑尾黏膜引发感染。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阑尾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时,细菌更易繁殖。感染可导致阑尾充血水肿甚至化脓,伴随白细胞计数升高、体温升高等表现。治疗需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若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则需穿刺引流。
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或胃肠炎可能引起肠道蠕动异常,导致阑尾排空障碍。肠内容物滞留可能刺激阑尾壁,诱发局部炎症反应。这类患者常先出现脐周隐痛,后转移至右下腹,可能伴有腹泻或便秘。发病初期可尝试禁食观察,若症状持续需就医,避免自行服用诺氟沙星胶囊等药物掩盖病情。
青少年因免疫系统活跃,阑尾壁淋巴组织丰富,在呼吸道感染或胃肠炎等情况下可能出现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增生的淋巴组织可堵塞阑尾管腔,多见于7-20岁人群。此类患者发病前可能有感冒病史,血常规显示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治疗需联合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等药物,并监测体温变化。
粪便硬化形成的粪石卡压阑尾开口时,会造成机械性梗阻。老年人因肠蠕动减慢更易发生,嵌顿后阑尾壁缺血坏死风险较高。特征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腹部CT可见阑尾增粗伴粪石影。此类情况通常需要急诊手术,术前可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控制感染扩散。
预防急性阑尾炎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饭后剧烈运动,保持排便通畅。出现持续腹痛时禁止热敷或服用止痛药,以免延误治疗。术后恢复期需逐步过渡饮食,从流质食物开始,避免过早摄入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腹部超声,监测炎症消退情况。日常可适当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减少胃肠道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