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检查支气管有无扩张

支气管扩张可通过胸部高分辨率CT、支气管造影、肺功能检查、痰液检查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方式诊断。支气管扩张通常由感染、免疫缺陷、遗传因素、气道阻塞或吸入性损伤等原因引起,表现为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等症状。
胸部高分辨率CT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首选方法,能清晰显示支气管壁增厚和管腔扩张的形态。该检查无创且分辨率高,可发现早期轻度病变,典型表现为印戒征或轨道征。检查前无须特殊准备,但需去除金属物品。对于咯血患者,CT还能明确出血部位,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支气管造影通过注入造影剂直接显示支气管树结构,可准确判断扩张范围和程度。由于属于有创检查且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现已逐渐被CT取代。目前主要用于术前评估或复杂病例的辅助诊断。检查前需空腹4小时,术后需观察是否有造影剂残留或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肺功能检查可评估气流受限程度和肺通气功能损害情况。支气管扩张患者多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FEV1/FVC比值降低。该检查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监测疾病进展。检查前24小时应避免吸烟和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测试时需配合技师指令进行用力呼气动作。
痰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能明确感染病原体,常见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痰涂片镜检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和弹性纤维。检查前需用无菌容器采集清晨深部痰,连续送检3天可提高阳性率。结果可指导抗生素选择,对控制感染急性加重至关重要。
纤维支气管镜可直接观察支气管黏膜病变,进行活检或灌洗。适用于咯血来源不明、疑似肿瘤或异物的情况。检查前需禁食6小时,局部麻醉可能引起咽喉不适。镜下可见扩张支气管内脓性分泌物积聚,黏膜充血水肿。灌洗液培养对难治性感染病原学诊断有重要价值。
确诊支气管扩张后需长期综合管理。每日进行体位引流有助于排痰,可选择头低脚高位配合拍背。饮食应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D。避免接触烟雾粉尘等刺激物,寒冷季节注意保暖。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可预防感染。急性加重期需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祛痰药物,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剂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定期复查肺功能和高分辨率CT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