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缺铁性贫血治疗方法有哪些

宝宝缺铁性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治疗原发病、输血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缺铁性贫血可能与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需求增加、丢失过多、遗传因素等原因有关,通常表现为面色苍白、食欲减退、乏力、易激惹、发育迟缓等症状。
适当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有助于改善缺铁性贫血。动物肝脏、瘦肉、蛋黄等动物性食物含有丰富的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菠菜、木耳、红枣等植物性食物含有非血红素铁,吸收率相对较低,但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家长可将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搭配食用,避免与抑制铁吸收的食物同食。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方法。常用的铁剂包括硫酸亚铁片、葡萄糖酸亚铁口服液、富马酸亚铁颗粒等。铁剂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建议在两餐之间服用,避免与牛奶、茶等同服。家长需遵医嘱确定剂量和疗程,定期复查血红蛋白水平,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针对引起缺铁性贫血的原发病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消化道出血、慢性感染、寄生虫感染等疾病可能导致铁丢失过多或吸收障碍。家长需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治疗原发病后,贫血症状通常可逐渐缓解。
对于重度缺铁性贫血患儿,输血治疗可快速改善缺氧症状。血红蛋白低于60克每升或出现心力衰竭、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时,医生可能建议输血治疗。输血前需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儿反应,输血后仍需继续补充铁剂以恢复铁储备。
中医认为缺铁性贫血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有关,可采用健脾益气、补血养血的方药进行调理。常用中药包括当归、黄芪、党参、熟地黄等,可制成汤剂或中成药服用。推拿、艾灸等外治法也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促进铁的吸收。家长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中医调理,不可自行用药。
家长需定期监测宝宝的血红蛋白和血清铁指标,观察面色、食欲、活动量等变化。合理安排饮食,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户外活动。避免宝宝接触铅等有害物质,注意个人卫生以防寄生虫感染。治疗期间如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贫血纠正后仍需维持补铁一段时间以补充铁储备,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