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怎么办好

关键词: #脑梗
关键词: #脑梗
急性脑梗可通过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神经保护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急性脑梗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血液高凝状态、血管炎等原因引起。
静脉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发病4.5小时内的首选治疗方法,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阿替普酶、注射用尿激酶等。这类药物能溶解血栓恢复血流,但需严格把握时间窗。治疗前需通过头颅CT排除脑出血,治疗后需密切监测出血倾向。静脉溶栓可能导致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血管内介入治疗适用于大血管闭塞患者,包括机械取栓、支架置入等方法。治疗时间窗可延长至发病24小时内,但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机械取栓需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进行,使用取栓支架或抽吸导管清除血栓。术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再闭塞。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急性脑梗的基础治疗,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西洛他唑片等。这些药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扩大,但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出血等不良反应。对于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改用氯吡格雷,高危患者可考虑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神经保护治疗旨在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常用药物包括依达拉奉注射液、胞磷胆碱钠胶囊等。依达拉奉能清除自由基保护神经细胞,胞磷胆碱可促进细胞膜修复改善脑代谢。这类药物需早期使用效果较好,但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可能出现皮疹、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康复训练应尽早开始,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吞咽训练等。急性期可在床上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预防挛缩,病情稳定后逐步过渡到坐位平衡、站立行走训练。语言障碍者可进行听理解、口语表达等训练,吞咽困难者需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后制定个体化训练方案。康复训练需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急性脑梗患者需长期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进行适量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定期复查血脂、血糖等指标,按医嘱规范服用二级预防药物。家属需学习识别脑梗早期症状,发现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