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

关键词: #心脏
关键词: #心脏
安装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主要有严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脏停搏以及某些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起搏器通过电脉冲刺激心脏维持正常节律,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高猝死风险的心脏电活动异常。
当心率持续低于40次/分并伴随头晕、晕厥等症状时,需考虑植入起搏器。此类患者心脏泵血功能显著下降,可能因脑供血不足导致阿斯综合征发作。常见于窦房结功能退化或心肌炎后遗症,需通过动态心电图确诊。临床常用单腔或双腔起搏器进行干预,术后需定期监测起搏阈值。
二度Ⅱ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必须安装起搏器。这类患者心房电信号无法下传心室,心室自主心律往往低于35次/分,易引发心源性猝死。常见病因包括心肌梗死、莱姆病或心脏外科手术损伤传导系统。双腔起搏器能模拟正常房室顺序收缩,改善血流动力学效率。
窦房结功能衰竭导致快慢综合征或窦性停搏超过3秒时需起搏治疗。患者交替出现心动过缓与房颤,药物调控困难。典型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伴抽搐,可通过植入具有模式转换功能的DDDR起搏器预防卒中风险。术后需避免强磁场环境干扰设备运行。
心室颤动复苏后或存在长间歇依赖性室速的患者需要植入ICD起搏器。这类设备兼具除颤和起搏功能,能自动识别并终止恶性心律失常。适应症包括Brugada综合征、长QT综合征等遗传性心律失常,植入后每年需进行设备功能检测。
部分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患者需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起搏器通过协调左右心室收缩,改善心室不同步导致的泵血效率低下。适用于QRS波宽度超过150ms且EF值低于35%的患者,术后配合β受体阻滞剂可进一步提升疗效。
安装心脏起搏器后应避免剧烈胸肌运动,定期复查起搏器工作参数。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出现红肿渗液及时就医。日常远离高压电设备,机场安检时出示起搏器识别卡。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促进伤口愈合,限制高脂饮食预防血管病变。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需程控随访,后期每年至少检查1次电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