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幼儿手足口病预防

儿科编辑 医学科普人
0次浏览

关键词: #幼儿 #手足口病

春季幼儿手足口病可通过保持卫生、接种疫苗、避免接触、增强免疫、及时隔离等方式预防。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

1、保持卫生

家长需帮助幼儿养成勤洗手的习惯,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清洗双手,尤其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定期对幼儿玩具、餐具、衣物等物品进行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或高温蒸煮。避免幼儿用脏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减少病毒侵入机会。

2、接种疫苗

EV71型灭活疫苗能有效预防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建议6月龄至5岁幼儿在流行季节前完成全程接种。该疫苗虽不能预防所有类型手足口病,但能显著降低重症发生率。家长应咨询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取接种信息。

3、避免接触

春季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幼儿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如游乐场、早教中心等。避免与发热、出疹患儿密切接触。幼儿园发现病例时应立即隔离,并对活动区域进行终末消毒。家长若接触疑似患者后,需更换衣物并洗手后再照料幼儿

4、增强免疫

保证幼儿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搭配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每天睡眠10小时以上。适度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跳绳等,但需避免过度疲劳。体质较弱幼儿可遵医嘱补充维生素AD滴剂或脾氨肽口服冻干粉。

5、及时隔离

幼儿出现持续发热、口腔疱疹等症状时,家长应立即将其隔离并就医。确诊后需居家观察2周,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患儿衣物应单独清洗并在阳光下暴晒,排泄物需用漂白粉覆盖消毒。密切接触者需监测体温7-10天,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预防手足口病需建立家庭-托幼机构联防机制。家长应每日检查幼儿手心、足底和口腔状况,幼儿园需落实晨午检制度。流行季节可定期用金银花露或板蓝根颗粒代茶饮增强抵抗力,但不宜长期服用。保持居室通风干燥,湿度控制在50%-60%为宜。若幼儿出现精神差、嗜睡、肢体抖动等重症表现,须立即送往定点医院救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