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出现乳糖不耐受怎么办

成人出现乳糖不耐受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乳糖酶、选择低乳糖食品、逐步适应乳制品、就医评估等方式改善。乳糖不耐受通常由遗传因素、肠道菌群失衡、小肠黏膜损伤、年龄增长或继发于胃肠疾病等原因引起。
减少或避免摄入高乳糖食物如鲜奶、冰淇淋等,改用无乳糖牛奶或植物奶替代。乳糖不耐受者摄入乳糖后可能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因肠道缺乏乳糖酶无法分解乳糖导致。日常可记录饮食反应,识别个体耐受阈值。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糖酶制剂如乳糖酶胶囊、乳糖酶片等,帮助分解乳糖减轻症状。这类药物适用于偶尔需摄入乳制品的情况,需在进食含乳糖食物前服用。不可长期依赖药物替代饮食管理。
优先选择发酵乳制品如酸奶、奶酪,其乳糖含量较低且含益生菌。硬质奶酪乳糖含量通常不足鲜奶的10%。阅读食品标签避免隐藏乳糖成分,如乳清蛋白、奶油等加工食品添加剂。
从少量乳制品开始尝试并观察反应,部分患者可通过持续微量刺激提高耐受性。每次摄入不超过100毫升牛奶,间隔2-3天逐步增量。此方法不适用于先天性乳糖酶缺乏者。
若症状严重或伴随体重下降、血便等需就医排查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氢呼气试验可确诊乳糖吸收不良,需与肠易激综合征、乳糜泻等鉴别。继发于克罗恩病等需治疗原发病。
乳糖不耐受者应保证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可通过食用深绿色蔬菜、豆腐、鱼类等补充。规律运动有助于维持肠道功能,避免过度焦虑加重胃肠症状。外出就餐时可提前告知饮食限制,随身携带乳糖酶制剂以备不时之需。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营养不良表现,应及时至消化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