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预防小儿肺炎

预防小儿肺炎可通过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按时接种疫苗、避免接触感染源、增强免疫力、科学喂养等方式实现。小儿肺炎通常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可能伴随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室内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降低空气中病原体浓度。避免被动吸烟或接触油烟等刺激性气体,儿童房间湿度建议维持在50%-60%。冬季使用暖气时可在室内放置清水或加湿器,防止呼吸道黏膜干燥。
肺炎球菌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流感疫苗等可预防特定病原体感染。家长需按照免疫规划程序,在儿童2月龄、4月龄、6月龄及12-15月龄完成基础免疫接种。早产儿或免疫力低下儿童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补充接种。
流行季节减少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外出时可佩戴儿童专用口罩。家庭成员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隔离,接触儿童前严格洗手。幼儿园等集体机构出现病例时,家长需密切关注儿童状态,必要时暂停入园。
保证每日1-2小时户外活动,接触自然光照有助于维生素D合成。饮食中适量添加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泥、维生素C的猕猴桃汁等。保证每日睡眠时间,婴幼儿需12-16小时,学龄前儿童需10-13小时。
母乳喂养至少持续至6月龄,母乳中含有的免疫球蛋白能增强呼吸道防御能力。添加辅食后应循序渐进,6-8月龄可引入肉泥、肝泥等富铁食物。避免过度喂养导致积食,餐后保持直立位30分钟以减少胃食管反流风险。
预防小儿肺炎需建立全面防护体系,除上述措施外,家长应定期监测儿童生长发育曲线,发现体重增长缓慢或反复呼吸道感染时及时就医。注意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剧烈运动出汗后及时更换干爽衣物。出现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胸骨凹陷等表现时,须立即前往儿科急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