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按什么穴位能止血

月经不调可通过按压三阴交、隐白、血海、太冲、地机等穴位辅助止血。月经不调可能与内分泌紊乱、子宫病变等因素有关,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结合针灸治疗。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该穴位是脾经、肝经、肾经的交会处,按压可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因气血不足或气滞血瘀导致的月经量多。配合艾灸效果更佳,但妊娠期禁用。若伴有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需排查贫血可能。
隐白穴在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0.1寸处,属脾经井穴。刺激此穴能健脾统血,适用于脾不统血型崩漏,表现为经血淋漓不尽、色淡质稀。可用拇指掐按或麦粒灸,每日2次。需注意该穴位皮肤较薄,力度不宜过重。
血海穴位于膝盖髌骨内上方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隆起处。该穴为脾经要穴,主治血分疾病,按压可收敛经血,尤其适合经血色暗有血块者。按摩时屈膝取穴,用掌根顺时针揉按5分钟。若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需配合药物治疗。
太冲穴在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属肝经原穴。按压能疏肝理气止血,适用于情绪波动引发的月经紊乱。手法宜用指腹垂直点压,配合深呼吸效果更好。长期肝郁气滞者可能出现乳房胀痛,需排查乳腺疾病。
地机穴在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作为脾经郄穴,擅长治疗急性出血症状。可用拇指持续按压至酸胀感明显,每日3次。若止血效果不佳或出血超过7天,需警惕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
穴位按摩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经期避免过度刺激腹部穴位。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生冷辛辣饮食,注意腰腹部保暖。若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或出血持续10天以上,须立即就医排查子宫腺肌症、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可配合服用乌鸡白凤丸、逍遥丸等中成药调理,但须辨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