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和口蹄疫各自有什么特点
学龄前编辑
健康科普君
学龄前编辑
健康科普君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口蹄疫则是主要影响偶蹄类动物的病毒性疾病。两者在病原体、易感人群及传播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通过粪口途径或呼吸道飞沫传播。口蹄疫的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或其分泌物传播。
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成人偶见感染。口蹄疫主要感染猪、牛、羊等偶蹄动物,人类感染概率极低且症状轻微。
手足口病表现为手、足、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可能伴随发热。口蹄疫在动物中特征为口腔、蹄部水疱病变,人类感染后多为轻微发热和皮肤水疱。
手足口病全年散发,夏秋季高发,可通过疫苗预防EV71型感染。口蹄疫具有高度传染性,暴发时需大规模扑杀动物,人类无有效疫苗。
手足口病需隔离治疗,对症使用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口蹄疫防控以动物检疫为主,接触者可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人类无须特殊治疗。

预防手足口病需加强儿童手卫生,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患病期间宜进食温凉流质食物。口蹄疫预防重点是避免接触患病动物,处理生肉时佩戴防护用具。若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等重症表现,应立即就医。畜牧从业人员接触可疑动物后,应及时用肥皂水冲洗暴露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