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过敏鼻炎和慢性鼻炎
耳鼻喉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耳鼻喉科编辑
医普观察员
过敏性鼻炎和慢性鼻炎可通过发病机制、典型症状、诱发因素、检查结果及治疗方式区分。主要差异包括免疫反应类型、鼻黏膜表现、过敏原检测结果、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及药物选择。

过敏性鼻炎属于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引发组胺释放。慢性鼻炎多为长期物理化学刺激或感染导致鼻黏膜慢性炎症,无特异性免疫反应参与。两者病理改变不同,前者以黏膜水肿为主,后者常见纤毛损伤或腺体增生。
过敏性鼻炎发作期呈现阵发性喷嚏连续5-20次、清水样涕、鼻痒伴眼痒三联征,症状具有明显时段性。慢性鼻炎以持续性鼻塞、黏稠分泌物为主,晨起加重,可能伴随嗅觉减退,但罕见眼部症状。
过敏性鼻炎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内发作,季节性或常年性发作模式与过敏原暴露相关。慢性鼻炎多由长期吸烟、空气污染、反复感冒或鼻中隔偏曲诱发,症状与环境刺激呈正相关但无即刻反应。

过敏性鼻炎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阳性,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5%。慢性鼻炎鼻内镜检查显示黏膜充血肥厚或萎缩,细菌培养可能检出病原体,嗜酸性粒细胞通常正常。
过敏性鼻炎需避免过敏原接触,首选鼻用糖皮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中重度患者考虑脱敏治疗。慢性鼻炎以生理盐水冲洗、减充血剂短期使用为主,伴细菌感染时需抗生素治疗,结构异常者可能需手术矫正。

建议两类鼻炎患者均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过敏性鼻炎患者需定期清洗床上用品并使用防螨罩,慢性鼻炎患者应戒烟并佩戴口罩防护。冬季使用加湿器维持鼻腔湿度,避免用力擤鼻。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头痛、耳闷等并发症,需及时进行鼻窦CT或鼻功能检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