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怎么治疗
皮肤科编辑
医普小新
皮肤科编辑
医普小新
皮肤瘙痒可能由皮肤干燥、过敏反应、真菌感染、湿疹或肝胆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湿护理、抗组胺药物、抗真菌治疗、糖皮质激素外用或原发病控制等方式缓解。

环境湿度低、频繁洗澡或年龄增长导致皮脂分泌减少,均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引发干燥性瘙痒。日常需减少洗澡频率,水温控制在40℃以下,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含尿素、神经酰胺的保湿霜。严重者可短期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
接触花粉、尘螨或食用海鲜等致敏物质后,组胺释放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瘙痒。常伴随红斑、风团等荨麻疹表现。需立即脱离过敏原,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二代抗组胺药,局部冷敷可缓解症状。
皮肤癣菌侵犯角质层引发足癣、股癣等,表现为环形红斑伴脱屑和剧烈瘙痒。确诊需真菌镜检,外用联苯苄唑乳膏或特比萘芬软膏,顽固病例可口服伊曲康唑。保持患处干燥透气,避免共用毛巾。

特应性皮炎或接触性皮炎导致皮肤炎症反应,常见于肘窝、腘窝等屈侧部位。急性期有渗出倾向时用硼酸溶液湿敷,亚急性期选用丁酸氢化可的松等中效激素,慢性肥厚皮损可配合煤焦油制剂。
胆汁淤积、尿毒症或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可引发全身性瘙痒,可能与毒素沉积或代谢紊乱有关。表现为无原发皮损的顽固瘙痒,需检测肝功能、肌酐等指标。治疗以控制原发病为主,胆汁淤积者可选用考来烯胺。

日常需穿着纯棉透气衣物,避免搔抓导致继发感染。饮食减少辛辣刺激及高组胺食物摄入,如辣椒、芒果、贝壳类海鲜。沐浴后及时涂抹保湿剂,室内湿度建议维持在50%-60%。若瘙痒持续超过2周、夜间加重影响睡眠,或伴随黄疸、水肿等症状,需尽早就医排查系统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