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痛经的元凶是什么
女性日常保健编辑
医路阳光
关键词: #痛经
女性日常保健编辑
医路阳光
关键词: #痛经
痛经的元凶主要有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性疾病、子宫肌瘤等。痛经通常表现为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原发性痛经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有关,常见于年轻女性,月经初潮后1-2年内出现。疼痛多始于月经来潮前或来潮时,持续1-3天。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萘普生钠胶囊等药物缓解疼痛,同时可通过热敷腹部或适量运动改善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导致经期剧烈疼痛,疼痛常始于月经前并持续至经期结束。该病与经血逆流、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可能伴随性交痛或不孕。诊断需结合超声或腹腔镜检查,治疗可选用地诺孕素片、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屈螺酮炔雌醇片等药物,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子宫腺肌症多见于经产妇,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月经量增多。病因与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有关,超声检查可见子宫均匀性增大。治疗可选择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达那唑胶囊、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等药物,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考虑子宫切除术。

盆腔炎性疾病引起的痛经多为继发性,伴随下腹持续性疼痛、异常阴道分泌物或发热。病原体感染是主要病因,需通过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治疗常用盐酸多西环素片、甲硝唑阴道凝胶、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严重者需住院静脉用药。
子宫肌瘤尤其是黏膜下肌瘤可能导致痛经、月经量增多,肌瘤压迫或影响子宫收缩是疼痛主因。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小肌瘤可观察,症状明显者可选用米非司酮片、醋酸乌利司他片等药物,肌瘤较大或引起严重症状时需行肌瘤剔除术。

痛经患者日常应注意经期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和生冷饮食,保持规律作息。轻度痛经可通过热饮、热敷缓解,疼痛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建议记录月经周期和疼痛特点,帮助医生判断病因。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应尽早排查器质性疾病,避免延误治疗影响生育功能。每年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