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6种特殊月经警惕妇科疾病

月经异常可能提示妇科疾病,需警惕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异常、经期延长、闭经、痛经加剧、非经期出血等6种情况。
正常月经周期为21-35天,若出现周期短于21天或超过35天,可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有关。多囊卵巢综合征常伴随痤疮、多毛等症状,可通过超声检查和激素水平检测确诊。甲状腺功能紊乱可能引起心悸、体重波动,需检测促甲状腺激素。临床常用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调节周期,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可口服左甲状腺素钠片。
月经量超过80毫升或少于20毫升均属异常。月经过多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可能引发贫血、乏力,可通过宫腔镜明确诊断。月经过少可能与宫腔粘连、卵巢早衰相关,宫腔粘连患者常有刮宫史,卵巢早衰会出现潮热盗汗。治疗可选择氨甲环酸片控制出血,宫腔粘连需行宫腔镜分离术。
经期超过7天需警惕子宫内膜异位症、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典型表现为进行性痛经、性交痛,CA125可能升高。凝血功能异常者可能有牙龈出血、皮下瘀斑,需检查凝血四项。药物治疗可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注射醋酸亮丙瑞林微球。
停经3个月以上需排除妊娠后,考虑下丘脑性闭经、卵巢早衰。下丘脑性闭经多因过度节食、运动导致,伴体重明显下降。卵巢早衰患者促卵泡激素水平升高,可能提前出现更年期症状。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必要时使用雌二醇地屈孕酮片进行激素替代。
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需排查子宫腺肌病、盆腔炎。子宫腺肌病表现为子宫均匀增大、经期腹痛难忍,盆腔炎可能伴发热、分泌物异味。超声检查可辅助诊断,盆腔炎需做分泌物培养。可选用塞来昔布胶囊止痛,子宫腺肌病可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两次月经间出血可能提示排卵期出血、宫颈病变。排卵期出血量少且规律,宫颈病变常见接触性出血。需进行宫颈TCT和HPV筛查,必要时阴道镜检查。宫颈炎可用保妇康栓,子宫内膜息肉需宫腔镜切除。
建议记录月经周期、经量及伴随症状,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外阴清洁,选择透气棉质内裤。均衡饮食补充铁和蛋白质,适量运动增强体质。出现异常出血或持续腹痛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激素类药物。35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