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听到父母的话

学前教育编辑 科普小医森
90次浏览

让孩子听从父母的话可以通过建立信任关系、明确指令、积极反馈、树立榜样和创造良好沟通环境等方式实现。孩子不听话可能与年龄特点、情绪波动、注意力分散、缺乏规则意识或亲子关系紧张等因素有关。

1、建立信任关系

日常通过陪伴和倾听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避免用命令式语气。家长可定期安排亲子游戏时间,在互动中观察孩子的需求。当孩子表达想法时,家长需放下手机保持眼神交流,用点头或简短回应表明在认真倾听。信任积累后,孩子更愿意主动配合家长的要求。

2、明确指令

避免模糊表述如快一点,改为具体可执行指令如五分钟内穿好鞋子。指令需符合孩子当前能力,一次只给1-2个简单要求。对幼儿可配合手势指引,学龄儿童可用便签写下步骤清单。重要指令需确保孩子复述确认,必要时示范正确做法。

3、积极反馈

立即表扬孩子的配合行为,具体描述做得好的细节。采用代币奖励法,积累小星星可兑换非物质奖励如决定周末活动。避免空洞夸奖,重点强调努力过程而非结果。当孩子出现抵触时,先共情再引导,例如妈妈知道您不愿意收玩具,但这是我们的约定。

4、树立榜样

家长自身需遵守家庭规则,如要求孩子不看电视时家长也应放下手机。处理矛盾时示范冷静沟通,避免情绪化争吵。夫妻间相互尊重的对话方式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可邀请孩子监督家长行为,建立双向约束机制。

5、创造沟通环境

固定每日15分钟专属对话时间,采用开放式提问引导表达。布置温馨的交流角落,用轻松话题开启对话。避免在疲惫、饥饿或冲突发生时进行重要沟通。通过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规则制定,对其合理建议予以采纳。

家长需保持教育方式的一致性,夫妻间提前统一原则。根据孩子年龄调整期望值,幼儿以引导为主,学龄儿童可适当增加责任要求。注意观察是否存在听力障碍或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生理问题,持续沟通困难时建议咨询儿童心理医生。日常通过共读绘本、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潜移默化培养倾听习惯,避免在公共场合严厉训斥损伤孩子自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