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不要说:“你太不自量力了”

婴幼儿喂养编辑 医路阳光
105次浏览

儿童创造心理强烈,他们头脑中没有框架,对权威的强烈崇拜也很少,有初生小牛不怕虎的力量。这一切都是孩子极其宝贵的创造心理,是他们可以创造的基础。但是,有些父母往往看不到这些,总是低估自己的孩子。

一周日,一对青年夫妇请朋友来家里吃饭。在餐桌上,朋友问主人11岁的女儿玲玲最崇拜谁。女孩子脱口而出,说是曹冲。朋友问她,那么多科学家、政治家和英雄不崇拜,为什么只崇拜曹冲。孩子不能崇拜吗?科学家无论有多大的贡献,政治家和英雄都应该做多大的事情。因为他们是成年人。

这种奇怪的逻辑让朋友不知道该说什么,所以说:你认为曹冲是最聪明的孩子吗?

玲玲说:那也不一定。她似乎不把自己崇拜的对象放在眼里。

可能认为孩子有点过分,父亲说:我觉得你有点不能用力。

孩子说:原来啊。”

朋友从孩子的这种随意说出的话语中悟出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那就是孩子对“崇拜”的理解要比许多成年人深刻得多,正确得多。他们的心中有自己崇拜的人物,但是,他们并不迷信自己的崇拜对象。尽管他们不一定知道崇拜和迷信的科学定义,但实际上他们已经很清楚地区分了。在他们的脑海里只有崇拜,没有迷信。

朋友抓住玲玲的话继续说:崇拜曹冲是什么?

她说:他比魏王周围的文武大臣聪明。你能超过曹冲吗?”

她想了想说:“我现在就比曹冲强。”她说这话的时候,绝对没有那种嬉皮笑脸的神态,当然也没有那种十分严肃的态度,给人的感觉,她的这句话也是自然地从她的心里流出来的。你比曹冲强在哪里?我比他聪明。他知道用和大象一样重的石头来称呼大象,但很麻烦,一篮一篮地抬起来,另一篮一篮地抬起来。周围有那么多文武大臣,为什么不让他们走呢?

朋友兴奋地打了一巴掌,说了绝字,拿起杯子说:玲玲确实比曹冲聪明。为玲玲的聪明,干杯!”

这时,玲玲的父母也高兴了。

朋友对玲玲的父亲说:“你刚才还说孩子自不量力呢。父亲高兴地说:回收!以后再也不说了。好像还不能轻视孩子的智商呢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