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孩子体内缺铁
婴幼儿喂养编辑
健康真相官
婴幼儿喂养编辑
健康真相官
预防孩子体内缺铁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定期体检、科学补铁、控制牛奶摄入量、治疗基础疾病等方式实现。缺铁可能由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需求增加或慢性失血等因素引起,长期缺铁可能导致贫血、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日常饮食中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血制品等动物性食物,其含有的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植物性食物如黑木耳、菠菜、豆类等也含有非血红素铁,可搭配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蔬菜促进吸收。避免与抑制铁吸收的浓茶、咖啡同食。
建议家长每半年带孩子进行血常规检查,重点关注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指标。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快速生长期儿童等高危人群可缩短至3个月检测一次。发现铁储备不足时及时干预,避免发展为缺铁性贫血。
确诊缺铁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补铁药物,如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右旋糖酐铁颗粒、葡萄糖酸亚铁糖浆等。补铁期间可同时服用维生素C制剂增强吸收效果,治疗周期通常需要2-3个月直至铁储备恢复正常。
1岁以上儿童每日牛奶摄入量建议不超过500毫升。牛奶中钙质会竞争性抑制铁吸收,过量饮用可能造成牛奶性贫血。家长应合理安排哺乳与辅食添加时间,避免在进食高铁食物前后1小时内饮用牛奶。
慢性腹泻、肠道寄生虫感染、消化道出血等疾病会导致铁流失增加。如孩子存在反复腹痛、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需加强铁剂补充,可遵医嘱使用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药物。
预防儿童缺铁需要家长建立科学的喂养观念,6月龄后及时添加强化铁米粉等辅食,培养孩子均衡饮食的习惯。烹饪时可使用铁锅增加食物中铁含量,避免过度加工导致营养流失。对于挑食儿童可将动物肝脏制成肉松混合在主食中,保证每日摄入足量红肉。若孩子出现面色苍白、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建议尽早就医进行铁代谢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