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增厚症有哪些检查

子宫内膜增厚症的检查主要有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诊断性刮宫、磁共振成像检查、病理学检查等。子宫内膜增厚症可能与内分泌失调、炎症刺激、药物影响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
超声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增厚症的首选方法,通过经阴道或经腹部超声可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正常育龄期女性子宫内膜厚度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会有变化,若超过一定数值可能提示异常。超声检查无创且操作简便,能够初步判断子宫内膜增厚的程度和范围,同时可观察子宫及附件是否存在其他病变。
宫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色泽及血管分布情况,能够发现微小病灶并进行定位活检。该检查在直视下进行,有助于鉴别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等疾病。宫腔镜检查属于微创操作,需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检查前需排除生殖道急性炎症。
诊断性刮宫通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子宫内膜增厚性质的金标准。该检查可全面评估子宫内膜情况,特别适用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诊断性刮宫分为分段诊刮和全面诊刮两种方式,操作时需注意避免子宫穿孔等并发症,术后需预防感染。
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够清晰显示子宫内膜与肌层的交界区。该检查适用于评估子宫内膜增厚的范围及深度浸润情况,对疑似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磁共振成像无辐射损伤,但检查时间较长且费用较高,通常作为超声检查的补充手段。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子宫内膜增厚性质的必要手段,通过显微镜观察子宫内膜细胞的形态结构。检查可明确区分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等病理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病理标本可通过诊刮、宫腔镜活检或手术切除获取,诊断准确性与取材质量密切相关。
子宫内膜增厚症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上建议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限制高脂肪食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调节内分泌,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子宫内膜变化,出现异常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诊。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不可自行服用激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