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该如何做好梅毒的预防工作
常见性病编辑
医普观察员
常见性病编辑
医普观察员
孕妇可通过规范产检、避免高危行为、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治疗感染、加强营养支持等方式预防梅毒感染。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可能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导致先天性梅毒。

妊娠早期应完成梅毒血清学筛查,若结果为阳性需立即复查确诊。所有孕妇在首次产检时需接受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如RPR检测,高风险人群需在妊娠28-32周及分娩前重复检测。医疗机构对确诊孕妇会实施青霉素规范治疗,并定期监测血清学滴度变化。
妊娠期间应严格保持单一性伴侣关系,配偶需同步接受梅毒检测。避免与未知感染状况者发生无保护性行为,正确使用乳胶避孕套可降低传播风险。接触可能被污染的血液、体液或共用注射器具等行为均需杜绝。
日常应使用专用毛巾、浴具,避免接触他人皮肤黏膜破损处。外出如厕尽量选择蹲式马桶,接触公共设施后及时用肥皂洗手。衣物需单独清洗并阳光暴晒消毒,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可减少病原体定植机会。

确诊后需立即接受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治疗,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头孢曲松替代。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吉海反应,表现为发热、头痛等,需密切监测胎儿状况。完成疗程后每月复查血清学试验,直至抗体滴度下降4倍以上。
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每日需补充60克以上来自鱼禽肉蛋奶的蛋白质。增加深色蔬菜和动物肝脏摄入可提供足量维生素A、锌等免疫相关营养素。适量补充含硒食物如巴西坚果有助于增强机体防御能力。

孕妇需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力下降。居家环境定期通风消毒,减少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若出现生殖器溃疡、皮疹等可疑症状应立即就医,所有性伴侣均需接受检测和治疗。哺乳期仍须持续监测血清学指标,防止母婴垂直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