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肠炎的基本概况是什么
肛肠科编辑
健康陪伴者
肛肠科编辑
健康陪伴者
真菌性肠炎是由念珠菌、曲霉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便等症状。

真菌性肠炎多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或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有关。肠道菌群失衡导致真菌过度繁殖,侵袭肠黏膜引发炎症。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接受化疗后也易发生真菌性肠炎。
典型症状包括持续腹痛、水样或黏液样腹泻,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腹胀。严重者可出现血便、体重下降。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等症状,粪便中可见白色絮状物。
需进行粪便真菌培养、肠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粪便镜检发现大量真菌孢子或菌丝具有诊断价值。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有助于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轻症可使用制霉菌素片口服,中重度需静脉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或氟康唑注射液。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联用抗生素。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疗程一般为2-4周。
避免滥用抗生素,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使用氟康唑胶囊。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彻底加热,避免食用霉变食品。

真菌性肠炎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饮食以低渣、易消化为主,可适量补充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期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观察排便情况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便血等症状需及时复诊。平时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免疫力正常人群通常不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