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龋齿的方法是什么
口腔科编辑
医颗葡萄
口腔科编辑
医颗葡萄
中医治疗龋齿的方法主要有中药含漱、穴位贴敷、针灸疗法、内服中药、饮食调理等。龋齿多因肾虚髓亏、胃火上炎或饮食不节导致,需结合个体体质辨证施治。

常用五倍子、细辛、花椒等煎汤漱口,可缓解龋齿疼痛并抑制细菌滋生。五倍子含鞣酸能收敛固齿,细辛具有局部麻醉作用,适合短期缓解症状。需注意含漱后无须清水漱口以保留药效,孕妇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选取合谷、颊车等穴位贴敷丁桂散或吴茱萸粉,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贴敷6-8小时可减轻牙髓充血,对早期龋齿引发的隐痛有效。皮肤破损或糖尿病患者禁用此法。
针刺下关、地仓等穴位配合艾灸肾俞穴,适用于肾虚型龋齿伴牙齿松动。每周治疗2-3次可改善牙周血液循环,延缓龋齿进展。急性炎症期或出血倾向患者不宜针灸。

肾阴虚者可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胃火盛者宜服清胃散泻火解毒。中成药如牙痛一粒丸含蟾酥、雄黄等成分,可暂缓龋齿急性疼痛。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服用含重金属药物。
减少甘甜黏腻食物摄入,多食黑芝麻、核桃等补肾健齿之品。推荐饮用淡竹叶茶清胃火,或用骨碎补炖汤强化牙本质。饮食调理需配合其他疗法,单独使用无法逆转已形成的龋洞。

中医治疗龋齿需坚持3个月以上方能显效,重度龋坏或牙髓暴露者应及时结合现代牙科治疗。日常可用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冷热刺激,定期用银针探查龋齿深浅变化。治疗期间忌食辛辣燥热食物,保持充足睡眠以固护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