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原则是什么?

高血压的诊断原则主要包括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值均达到或超过140/90毫米汞柱,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诊断时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综合评估。
诊断高血压时需在安静状态下重复测量血压,避免情绪激动、运动后或饮用咖啡等干扰因素。诊室血压测量应使用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或水银柱血压计,患者取坐位休息5分钟后测量,袖带大小需与上臂围匹配。若诊室血压偏高但未达诊断标准,可建议患者进行家庭血压监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家庭血压监测需早晚各测两次,连续测量7天,去除首日后计算平均值。动态血压监测可提供昼夜血压变化规律,白天血压平均值超过135/85毫米汞柱或夜间超过120/70毫米汞柱具有诊断意义。
确诊高血压后需评估靶器官损害情况,包括心电图检查有无左心室肥厚,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与功能,颈动脉超声检测动脉粥样硬化,尿微量白蛋白检测肾脏早期损害,眼底检查观察视网膜动脉病变。同时需鉴别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年轻患者或血压突然升高者需排查肾动脉狭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继发因素。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甲状腺功能等,有助于发现潜在病因和并发症。
高血压患者确诊后应根据血压水平、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临床并发症进行危险分层,指导治疗决策。建议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增加富含钾的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保持规律有氧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遵医嘱规范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出现头痛、眩晕、视物模糊等不适时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