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疾病应该如何预防?

心律失常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定期体检、控制基础疾病、避免诱因、遵医嘱用药等方式预防。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药物副作用、遗传因素等原因有关。
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心脏生物钟稳定,建议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饮食上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含咖啡因饮品。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70%范围内。吸烟者应戒烟,酒精摄入量男性每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心电图检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每半年检查动态心电图。体检项目应包含血钾、血镁等电解质检测,甲状腺功能五项筛查。存在心悸症状时可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捕捉心律失常事件。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适用于有冠心病危险因素者的早期筛查。
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可遵医嘱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盐酸胺碘酮片等兼具降压和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物。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需维持在7%以下,合并冠心病者可考虑使用达格列净片改善心脏代谢。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需定期复查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调整甲巯咪唑片剂量。
极端情绪波动可能诱发房颤发作,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焦虑。环境因素中注意冬季保暖,室内外温差不超过10摄氏度。避免突然的体位改变如快速起立,改变体位时动作需缓慢。谨慎使用含麻黄碱的感冒药、喹诺酮类抗生素等可能延长QT间期的药物。
确诊心律失常者应按规范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普罗帕酮片适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盐酸索他洛尔片用于室性心律失常。服用华法林钠片的房颤患者需定期监测INR值。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应远离强磁场环境,每3个月检查设备工作状态。突发心悸时可尝试valsalva动作终止室上速发作。
预防心律失常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计划,每日监测静息心率并记录异常波动。饮食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适量增加深海鱼类摄入补充ω-3脂肪酸。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腹围男性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出现持续心悸、晕厥先兆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心内科专科评估,必要时完善心脏电生理检查。夜间睡眠打鼾严重者需排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