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结节是指什么

肝内结节是指肝脏组织内出现的局限性异常增生或占位性病变,可能由肝囊肿、肝血管瘤、肝硬化结节、肝腺瘤或肝癌等疾病引起。
肝囊肿是肝脏常见的良性病变,多为先天性或退行性改变,囊内充满液体。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较大囊肿可能引起右上腹隐痛或饱胀感。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无症状小囊肿无须治疗,直径超过5厘米或有压迫症状时可考虑穿刺抽液或腹腔镜手术。
肝血管瘤由血管异常增生形成,属于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女性,多数体积较小且生长缓慢。CT增强扫描呈现特征性"早出晚归"强化表现。无明显症状者定期随访即可,巨大血管瘤伴出血风险时需介入栓塞或手术切除。
肝硬化结节是肝纤维化再生过程中形成的假小叶结构,属于肝硬化典型表现。患者常有肝炎病史或长期酗酒史,伴随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症状。需通过肝弹性检测或活检确诊,治疗重点在于控制原发病和预防并发症。
肝腺瘤与长期口服避孕药或激素紊乱相关,属于潜在恶变风险的良性肿瘤。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可能出现自发性破裂出血。MRI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确诊后建议手术切除,尤其对于直径超过5厘米或快速增大的病灶。
肝癌结节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和转移性肝癌,表现为进行性增大的实性占位。高风险人群包括乙肝携带者和肝硬化患者,典型症状为体重下降、肝区疼痛。增强CT或MRI可显示"快进快出"强化特征,治疗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消融或靶向治疗。
发现肝内结节应完善甲胎蛋白、肝功能等血液检查,结合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评估性质。日常生活中需戒酒、避免肝毒性药物,肝炎患者应规律抗病毒治疗。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结节变化,若出现体积增大、边界模糊或血流信号增强等恶变征象,需及时进行穿刺活检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