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血糖值该怎么办

控制血糖值可通过调整饮食、规律运动、监测血糖、药物治疗、心理调节等方式实现。血糖异常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胰岛素抵抗、胰腺疾病、其他内分泌疾病等因素有关。
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等全谷物,搭配优质蛋白如鱼类、豆制品,限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应达到25克以上,可通过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实现。采用少食多餐模式,避免暴饮暴食,每餐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控制在50克左右。注意食物烹饪方式,优先选择蒸煮炖等低温加工方法。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时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左右。抗阻训练每周2次,每次8个动作,每个动作重复12次。避免久坐不动,每坐30分钟起身活动3分钟。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防止发生低血糖。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宜运动强度和时间,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
使用血糖仪定期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记录血糖波动情况。血糖控制目标一般为空腹4.4-7.0mmol/L,餐后2小时小于10mmol/L。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每年检测糖化血红蛋白2次,控制目标小于7%。注意观察低血糖症状如出汗、心慌、手抖等,及时处理。
二甲双胍片可作为一线药物,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格列美脲片可刺激胰岛素分泌,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者。阿卡波糖片能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胰岛素注射液适用于口服药控制不佳或特殊状况。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因血糖波动产生焦虑情绪。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参加病友交流活动,获得社会支持。保证充足睡眠,每天7小时以上。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维持心理平衡。
控制血糖需要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戒烟限酒,保持适宜体重。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如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等。外出时随身携带含糖食品以防低血糖。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注意足部护理,避免受伤感染。通过综合管理实现血糖长期稳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