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应该做什么运动?

心律失常患者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瑜伽、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强度有氧运动。运动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医生建议调整,避免剧烈运动诱发不适。
散步对心律失常患者较为安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建议选择平坦路面,每次20-30分钟,每周3-5次。运动时注意监测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70%范围内。若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太极拳动作舒缓,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心脏节律。练习时保持呼吸均匀,避免过度弯腰或憋气。初学者可从简化二十四式开始,每次练习15-20分钟。瑜伽中的冥想和呼吸练习有助于减轻压力,稳定心律。选择哈他瑜伽等温和流派,避免倒立、高温瑜伽等可能增加心脏负荷的体式。练习时注意补充水分,出现头晕需暂停休息。游泳作为全身性运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而不增加心脏负担。水温建议保持在26-30摄氏度,避免冷水刺激引发血管收缩。每次游程不超过200米,采用蛙泳或仰泳等省力姿势。骑自行车宜选择室内固定单车,便于控制运动强度。阻力调节以轻微出汗为宜,骑行中可穿插2-3分钟休息。室外骑行需避开陡坡和交通复杂路段。
心律失常患者运动前应进行心电图和心脏功能评估,排除运动禁忌证。运动时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避免单独运动。合并高血压者需监测血压变化,糖尿病患者防止低血糖。运动后及时补充电解质,避免立即沐浴。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若运动后出现持续胸痛、晕厥或心率异常波动,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