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聚果糖的作用是什么?

低聚果糖是一种天然的水溶性膳食纤维,主要作用包括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促进矿物质吸收、增强免疫力、辅助控制血糖和改善脂质代谢。低聚果糖广泛存在于菊苣、洋葱等植物中,也可通过工业合成获得。
低聚果糖作为益生元能选择性促进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增殖,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生长。其不被人体消化酶分解,直达结肠后被益生菌发酵利用,产生短链脂肪酸改善肠道酸性环境。长期摄入有助于缓解功能性便秘和腹泻,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具有调节作用。
低聚果糖在肠道发酵产生的有机酸可溶解钙镁铁等矿物质,增加肠道上皮细胞对矿物质的通透性。研究表明持续摄入低聚果糖可使钙吸收率提升,对预防骨质疏松具有潜在益处,特别适合中老年及生长发育期人群。
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低聚果糖能促进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发育,刺激免疫球蛋白A分泌。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激活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适量补充可降低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概率。
低聚果糖的血糖生成指数仅为蔗糖的六分之一,在消化道内不被分解为单糖。其通过延缓胃排空、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等方式平稳餐后血糖,适合糖尿病患者作为代糖使用。但需注意与降糖药物的协同作用。
低聚果糖能降低肝脏脂肪酸合成酶活性,减少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其发酵产物可上调胆固醇7α-羟化酶表达,促进胆汁酸排泄,从而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对高脂血症患者具有辅助调理价值。
日常可通过菊苣咖啡、添加低聚果糖的酸奶等食物补充,建议每日摄入量不超过15克以避免腹胀等不适。特殊人群如短肠综合征患者、果糖不耐受者应谨慎使用。选择产品时注意查看配料表,避免与含泻药成分的保健品同时服用。出现持续腹痛或过敏反应时应及时停用并就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