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并发症是什么?

梅毒并发症可累及心血管、神经系统、骨骼等多系统,常见有主动脉炎、麻痹性痴呆、骨膜炎等。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未经规范治疗可能引发三期梅毒及多种严重并发症。
心血管梅毒多发生于感染后10-30年,主要累及升主动脉。梅毒螺旋体侵袭主动脉中层导致弹性纤维破坏,形成主动脉瘤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主动脉夹层或破裂。需通过血清学检测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治疗以青霉素类药物为主,如注射用苄星青霉素。
神经梅毒可表现为无症状型、脑膜血管型和脑实质型。麻痹性痴呆属于脑实质型神经梅毒,表现为人格改变、记忆力减退及进行性痴呆。脊髓痨则会出现闪电样疼痛、共济失调等症状。诊断需结合脑脊液检查与血清学试验,治疗需使用注射用青霉素钠静脉给药,必要时联合糖皮质激素。
三期梅毒可引发骨膜炎、骨炎或关节炎,常见于胫骨、颅骨等部位。特征性表现为夜间骨痛加重,X线可见骨膜增生反应。关节受累时出现滑膜炎,导致关节肿胀、活动受限。治疗需足疗程使用注射用普鲁卡因青霉素,配合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
梅毒可导致虹膜睫状体炎、视神经炎等眼部病变。急性期表现为眼红、畏光、视力下降,慢性期可能继发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需通过裂隙灯检查及血清学检测确诊,治疗除系统使用青霉素外,眼部局部可应用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控制炎症。
未经治疗的孕妇可能将梅毒垂直传播给胎儿,导致死胎或先天梅毒儿。存活患儿可出现哈钦森三联征(间质性角膜炎、耳聋、锯齿状门齿),以及肝脾肿大、贫血等全身表现。确诊后需立即使用注射用青霉素G治疗,并定期随访血清学指标。
梅毒患者应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抗菌治疗,治疗后第1年每3个月复查血清试验,第2年起每半年复查1次。避免无保护性行为防止传播,加强营养摄入有助于免疫恢复。出现头痛、胸痛、视力异常等表现时需及时就医排查并发症。日常接触不传染,但需单独使用洗浴用品并做好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