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性尿失禁的治疗

泌尿外科编辑 医言小筑
285次浏览

关键词: #尿失禁

张力性尿失禁可通过盆底肌训练、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注射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张力性尿失禁通常由盆底肌松弛、尿道括约肌功能减退、妊娠分娩损伤、肥胖、慢性咳嗽等因素引起。

1、盆底肌训练

盆底肌训练是张力性尿失禁的首选非侵入性治疗方法。通过重复收缩和放松盆底肌群,可增强尿道括约肌力量。凯格尔运动是典型训练方式,需持续3-6个月。训练时需避免腹肌代偿性收缩,建议在专业指导下进行。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辅助提高训练效果。

2、药物治疗

中度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米多君片、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等药物。盐酸米多君片通过激活α肾上腺素受体增加尿道闭合压。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可缓解膀胱过度活动。药物治疗需配合生活方式调整,可能出现口干、头痛等副作用,禁忌用于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

3、物理治疗

阴道锥训练通过逐渐增加重量的锥体置入阴道,被动锻炼盆底肌。磁刺激治疗利用外部磁场诱导盆底肌收缩,每周2-3次,疗程12周。电刺激疗法通过电极刺激神经肌肉,改善控尿功能。物理治疗适合轻中度患者,需在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

4、注射治疗

尿道周围注射填充剂如透明质酸凝胶可增加尿道阻力。注射治疗创伤小,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且拒绝手术者。效果维持6-12个月,需重复注射。可能出现短暂排尿困难、血尿等并发症。注射前需排除尿道憩室等禁忌证。

5、手术治疗

重度患者可考虑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采用聚丙烯吊带加强尿道支撑。传统术式如Burch阴道悬吊术现已少用。手术有效率可达80%,但可能发生排尿困难、吊带侵蚀等并发症。术后需避免重体力劳动3个月,定期复查排尿情况。

张力性尿失禁患者应控制体重指数在24以下,避免长期提重物及增加腹压的动作。每日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毫升,均衡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西蓝花等预防便秘。选择瑜伽、游泳等低冲击运动,避免跳跃动作。使用成人护理垫期间需保持会阴清洁,每2-3小时更换一次。建议记录排尿日记帮助医生评估疗效,症状加重时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