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是什么意思?

缺铁是指体内铁元素含量不足,可能影响血红蛋白合成,进而导致缺铁性贫血。缺铁可能由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需求增加或慢性失血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
长期偏食或饮食结构不合理可能导致铁摄入不足。动物肝脏、红肉、菠菜等食物富含铁元素,日常需均衡摄入。素食者可通过强化铁食品或遵医嘱补充铁剂,如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右旋糖酐铁口服溶液等。
胃肠疾病如萎缩性胃炎、乳糜泻等可能干扰铁吸收。此类患者常伴随腹胀、腹泻症状,需治疗原发病并配合静脉补铁,如蔗糖铁注射液。同时应避免与钙剂、浓茶同服影响吸收。
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及快速生长期儿童对铁需求量显著增加。孕妇每日需铁量可达常规3倍,可遵医嘱服用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并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
月经量过多、消化道溃疡出血等慢性失血是常见诱因。长期痔疮出血患者可能出现黑便,需联合使用富马酸亚铁颗粒与止血治疗。女性经期失血超过80毫升时需干预。
罕见遗传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可能干扰铁利用。这类患者需基因检测确诊,治疗需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配合口服琥珀酸亚铁片,并定期监测铁代谢指标。
改善缺铁需增加动物性血红素铁摄入,如每周进食猪肝2-3次,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避免咖啡与补铁制剂同服,重度贫血患者应限制剧烈运动。建议每半年检测血常规,长期补铁者需复查血清铁蛋白以防铁过量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