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

肝胆疾病编辑 健康万事通
237次浏览

关键词: #肝炎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的预防措施主要有接种疫苗、避免高危行为、注意个人卫生、规范医疗操作、加强母婴阻断等。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

1、接种疫苗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乙型肝炎疫苗属于重组疫苗,需按照0、1、6月的程序接种三针。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疫苗,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血液透析患者等也建议接种。

2、避免高危行为

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共用注射器等高危行为可降低感染风险。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因此应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纹身、穿耳洞等有创美容操作应选择正规机构,确保器械严格消毒。

3、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助于预防乙型肝炎。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直接接触他人血液或体液。皮肤有破损时应及时消毒包扎,防止病毒通过伤口进入体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贝类等可能被污染的食物。

4、规范医疗操作

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应做好防护,避免职业暴露。接受输血或血制品治疗时,应确保血液经过乙型肝炎病毒筛查。侵入性医疗操作如手术、拔牙等应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

5、加强母婴阻断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母婴阻断。新生儿除接种疫苗外,还需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哺乳期母亲如病毒载量高或乳头有破损时应避免母乳喂养。孕期规范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母婴传播概率。

预防乙型肝炎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除上述方法外,应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高危人群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适量运动,均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饮酒,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如发生可能的暴露,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采取暴露后预防措施。确诊感染后应遵医嘱规范治疗,定期复查,防止疾病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