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耳朵

耳鼻喉科编辑 医心科普
891次浏览

关键词: #耳朵

保护耳朵可通过避免噪音刺激、正确清洁耳道、预防耳部感染、控制耳机音量、定期检查听力等方式实现。耳朵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需要从日常生活习惯入手进行综合防护。

1、避免噪音刺激

长时间暴露在超过85分贝的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噪声性耳聋。遇到鞭炮声、机械轰鸣等突发强噪音时,应迅速远离或使用防护耳塞。工作环境存在持续噪音的,建议佩戴降噪耳罩。日常生活中尽量降低电视、音响等设备的音量,减少在嘈杂场所的停留时间。

2、正确清洁耳道

耳道具有自洁功能,日常无须频繁掏耳。使用棉签清理可能将耳垢推向深处,甚至损伤鼓膜。若出现耳垢栓塞,可选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后由医生处理。洗澡游泳后及时擦干外耳道,避免污水残留引发感染。耳道瘙痒时不要用尖锐物品搔刮。

3、预防耳部感染

感冒时不要用力擤鼻涕,防止病原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游泳时可使用防水耳塞,出水后倾斜头部单脚跳排出积水。中耳炎患者应避免潜水等高压环境。出现耳痛、流脓等症状时及时就医,不要自行使用滴耳药物。

4、控制耳机音量

使用耳机时应遵循60-60原则:音量不超过设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60分钟。优先选择头戴式降噪耳机,减少环境噪音干扰。地铁、公交等嘈杂环境中不建议使用耳机。睡眠时避免佩戴耳机,防止翻身压迫导致耳道损伤。

5、定期检查听力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纯音测听检查。突然出现耳鸣、耳闷或听力下降时,需在72小时内就诊排除突发性耳聋。长期接触噪音者应每半年检查一次听力。新生儿需完成听力筛查,儿童期要关注中耳炎反复发作对听力的影响。

日常饮食可适当增加富含锌、镁元素的食物如牡蛎、坚果等,有助于维持耳蜗功能。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紧张,这些因素可能加重耳鸣症状。乘坐飞机时可通过咀嚼口香糖缓解气压变化对耳朵的影响。出现持续头晕、耳痛或听力异常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避免延误治疗时机导致不可逆的听力损伤。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