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贫日-关注地贫科学防治

产科编辑 健康小灵通
203次浏览

世界地贫日旨在提高公众对地中海贫血的认知,倡导科学防治。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脾肿大等症状,可通过基因检测、产前筛查等方式预防,患者需长期输血或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一、疾病认知

地中海贫血分为α型和β型,α型症状较轻,β型症状较重。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发育迟缓等症状,重型患者还可能伴随骨骼畸形、心脏扩大等并发症。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夫妻双方均为携带者,子女患病概率较高。

二、科学预防

婚前检查和产前筛查是预防地中海贫血的关键措施。通过血常规检查和血红蛋白电泳可初步筛查携带者,基因检测能明确诊断。高风险家庭可通过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阻断遗传。新生儿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三、规范治疗

轻型地中海贫血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定期随访即可。中型患者可能需要间断输血,重型患者需规律输血配合祛铁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唯一可能根治的方法,适用条件包括配型成功且无严重并发症。部分患者可使用羟基脲片改善症状。

四、日常管理

地中海贫血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预防感染,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叶酸片有助于造血,但需避免高铁食物。定期监测血清铁蛋白,防止铁过载损害器官。心理疏导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五、社会支持

建立地中海贫血患者登记制度,完善医疗保障政策。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提高诊治水平。开展公益宣传活动,消除歧视。鼓励爱心献血,保障血源供应。支持相关科研,探索基因治疗等新方法。

地中海贫血患者及家属应保持积极心态,遵医嘱规范治疗。日常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饮食上可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瘦肉、新鲜蔬菜水果等,但需控制动物肝脏等高铁食物摄入。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心脏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通过科学管理和全社会共同努力,地中海贫血患者同样可以拥有美好生活。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