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怎么办?

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调整生活习惯、定期复查、必要时手术干预等方式改善。角膜水肿通常由手术创伤、炎症反应、眼压异常、内皮细胞损伤、术后感染等原因引起。
角膜水肿合并炎症反应时,可遵医嘱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抑制炎症,或使用溴芬酸钠滴眼液减轻水肿。若存在感染风险,需联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性抗感染。用药期间需严格监测眼压变化。
局部冷敷有助于缓解术后早期水肿,每日3-4次,每次10分钟。高渗盐水冲洗可暂时性减轻角膜基质水肿。严重水肿者可考虑配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保护创面,促进上皮修复。
术后1周内避免揉眼、俯卧睡姿及剧烈运动。外出佩戴防护眼镜,减少风沙刺激。控制每日用眼时间,每30分钟闭目休息。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避免辛辣食物。
术后1天、3天、1周需复查角膜透明度、眼压及内皮细胞计数。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监测角膜厚度变化。若水肿持续超过2周或视力骤降,需紧急评估是否存在后弹力层脱离等并发症。
顽固性水肿经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能需前房注气术恢复角膜脱水状态。严重内皮失代偿者最终需角膜内皮移植术。所有干预需在角膜地形图及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指导下进行。
术后应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4-6周,避免游泳、桑拿等可能引起感染的活动。睡眠时抬高床头15度有助于减轻晨起水肿。若出现眼痛、虹视现象需立即就诊。长期随访中注意控制血糖血压,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延迟性水肿。建议术后3个月内每月复查角膜内皮功能,早期发现慢性失代偿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