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术后并发症是什么?

颈椎病术后并发症主要有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感染、内固定失效、颈椎不稳等。颈椎病手术通常用于治疗严重的神经压迫或颈椎结构异常,但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神经损伤是颈椎病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能与手术操作、器械压迫或局部水肿有关。患者可能出现肢体麻木、肌力下降或感觉异常,严重时可导致瘫痪。术后早期可通过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辅助治疗,同时配合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医生会根据损伤程度选择保守治疗或二次手术干预。
脑脊液漏多因硬脊膜意外破损导致,表现为切口持续渗出清亮液体或头痛加重。轻度脑脊液漏可通过卧床休息、加压包扎自行愈合,严重时需采用硬脊膜修补术。患者术后应保持头高位,避免咳嗽、打喷嚏等增加颅内压的动作,必要时使用乙酰唑胺片减少脑脊液分泌。
术后感染包括切口浅表感染和深部椎间隙感染,常见症状为红肿热痛、发热或脓性分泌物。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片可降低感染概率,已发生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严重者需清创引流。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术后更需加强切口护理和血糖控制。
内固定失效表现为螺钉松动、钢板断裂或植骨不融合,多与骨质疏松、过早负重或技术因素相关。患者可能出现颈部疼痛复发或活动异常,X线或CT检查可确诊。轻度失效可通过颈托外固定观察,严重者需翻修手术重新固定,术后需严格限制颈部活动3-6个月。
颈椎不稳常因多节段减压、韧带损伤或植骨融合失败导致,可能引发慢性颈痛、神经症状复发或邻近节段退变。动态位X线检查可见椎体异常位移,轻度不稳可通过颈托制动和肌肉锻炼改善,进展性不稳需考虑追加融合手术。术后应避免突然转头、提重物等动作。
颈椎病术后应保持颈部中立位,使用颈托保护4-8周,避免低头、仰头等极限动作。饮食上增加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促进骨骼愈合,如牛奶、鱼肉、西蓝花等。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颈部等长收缩训练和肩部活动,3个月内禁止游泳、羽毛球等剧烈运动。出现发热、切口渗液、肢体无力加重等情况需立即复诊。定期随访复查X线或MRI评估融合情况,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