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可以防治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可通过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和铁剂补充防治,重点增加血红素铁摄入并改善吸收率。动物肝脏、红肉、贝类是优质铁来源,搭配维生素C可提升吸收效率。
1. 血红素铁优先补充
动物性食物中的血红素铁吸收率高达15-35%,远高于植物性铁。建议每日摄入猪肝50克或牛肉100克,牡蛎等贝类每周2次。鸭血、鸡血等动物血制品铁含量是瘦肉的3倍,适合涮火锅或做汤。
2. 植物铁源搭配技巧
虽然菠菜、黑木耳等植物含铁,但吸收率仅3-8%。烹饪时可将豆腐与青椒同炒,用西红柿炖红豆,柠檬汁拌黑芝麻,利用维生素C将三价铁转化为更易吸收的二价铁。避免与浓茶、咖啡同餐。
3. 强化补充方案
确诊贫血后需药物干预,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对肠胃刺激小,葡萄糖酸亚铁适合儿童咀嚼,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吸收率高。服用铁剂期间需监测血红蛋白,通常治疗周期为3-6个月。
4. 吸收阻碍因素控制
钙制剂与铁剂需间隔2小时服用,抗酸药物会抑制铁吸收。胃切除术后患者需静脉补铁,月经量多女性建议周期性预防性补铁。长期素食者应定期检测血清铁蛋白。
防治缺铁性贫血需要饮食调整与医学干预结合,血红素铁摄入量每日应达18mg,配合维生素C可使吸收效率提升50%。顽固性贫血需排查消化道出血等潜在病因,孕妇和儿童对铁需求更高,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