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硬化可分为四个时期 脑动脉硬化的症状

脑动脉硬化是脑血管壁逐渐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的病理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功能紊乱期、脂质条纹期、纤维斑块期和复合病变期。早期可能无症状,中后期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严重时引发脑梗死或脑出血。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改善生活方式是关键。
1.功能紊乱期
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可能出现一过性头晕或视物模糊。此时通过减少高盐高脂饮食、戒烟限酒、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逆转。
2.脂质条纹期
血管内膜出现黄色脂质沉积,常见症状为反复头痛、注意力不集中。需进行血脂检测,服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同时增加深海鱼类、坚果摄入。
3.纤维斑块期
血管壁形成纤维硬化斑块,典型表现为持续头晕、夜间肢体麻木。需联合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配合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改善循环。
4.复合病变期
斑块破裂可能诱发脑卒中,出现言语障碍、偏瘫等急症。此时需紧急就医,治疗方案包括溶栓治疗(阿替普酶)、支架植入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脑动脉硬化的症状与分期密切相关,从轻微认知障碍到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均可能发生。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筛查,已有三高患者需严格监测指标。早期干预可延缓病程进展,晚期治疗需神经内科与康复科协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