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骨质增生是关节退行性改变的表现,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缓解、物理干预、手术矫正和生活方式调整。非甾体抗炎药、软骨保护剂和局部注射可减轻症状,理疗和运动能改善功能,严重时需手术修复。
1.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长期使用需监测胃肠道反应。硫酸氨基葡萄糖等软骨保护剂能延缓关节退化,建议连续服用3个月以上。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或糖皮质激素,适用于中重度疼痛,每年不超过3-4次。
2. 物理干预
超短波和超声波治疗通过热效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周3次,10次为疗程。牵引疗法适用于脊柱骨质增生,可减轻神经压迫。定制矫形鞋垫能改善足部受力,缓解跟骨骨刺症状。
3. 运动康复
水中太极和仰泳等低冲击运动,可增强肌肉力量而不加重关节负担。每天30分钟快走配合护膝使用,有助于维持膝关节活动度。针对颈椎增生,可进行颈部抗阻训练,每组10次,每日3组。
4. 手术选择
关节镜清理术适用于游离体导致的卡压症状,创口小于1厘米。严重变形者需行人工关节置换,髋关节置换后恢复期约3个月。脊柱融合术用于不稳定椎体,需配合6周支具固定。
骨质增生需根据严重程度选择阶梯治疗,早期以保守治疗为主。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查,体重超标者每减重5公斤,关节压力下降15-20公斤。补钙剂量控制在每日1000-1200mg,同时补充维生素D促进吸收。避免长时间保持蹲跪姿势,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和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