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标准
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标准为空腹血糖3.3-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血糖控制需通过饮食调整、运动干预及必要时胰岛素治疗实现,避免母婴并发症。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空腹血糖应维持在3.3-5.3mmol/L范围,餐后1小时血糖不超过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需控制在6.7mmol/L以下。这一标准基于胎儿安全性与母体代谢需求平衡制定。血糖监测需每日进行,包括三餐前、餐后1-2小时及睡前共7次检测。饮食管理采用低升糖指数食物分餐制,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控制在175-210克,分5-6次摄入。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建议每日30分钟,运动后需补充15克碳水化合物预防低血糖。当饮食运动干预1-2周后血糖仍超标时,需启动胰岛素治疗,常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或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禁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良可能导致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并发症,理想控制下母婴结局与正常妊娠无显著差异。
妊娠期糖尿病血糖管理需贯穿整个孕期直至分娩后6-12周复查。产后建议继续坚持健康饮食模式,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定期监测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远期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建议持续哺乳6个月以上。产后1年需行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糖代谢状态,此后每3年筛查一次糖尿病。家属应参与孕妇的饮食监督与运动陪伴,共同建立低糖低脂的居家饮食环境,配备便携式血糖仪实现动态监测。
相关推荐
01:43
01:53
04:05
01:49
02:47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妊娠期糖尿病是怎么得的
- 2 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
- 3 妊娠期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 4 什么叫妊娠期糖尿病
- 5 妊娠期糖尿病的特点有什么呢?
- 6 妊娠期糖尿病是如何引起的?
- 7 妊娠期糖尿病有哪些特点
- 8 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