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镜检白细胞偏高严重吗

53565次浏览

白细胞的偏高本身就有着很多原因,一般白细胞偏高并不会特别的严重,主要是因为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或者是接受比较大型的手术所引起,另外也可能是因为中毒反应所导致,一旦出现这类问题,也需要尽快的选择正确的治疗。

白细胞如果偏高,这也说明有着很多的问题,而现在的人总是会特别注重于体检,所以在经过体检之后,如果发现白细胞的数值出现明显的异常,肯定也会觉得比较担心,也想了解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其实在经过检测的过程中,有着很多不一样的方法,一起来了解一下镜检白细胞偏高严重吗?
  一、镜检白细胞偏高严重吗
  大部分的情况下并不是很严重,一般在经过检查时白细胞可能会直接超过高倍视野,但是也同样需要结合症状,如果病人存在腰疼,发烧,尿频,尿急等症状,而且还伴有白细胞偏高,这可能就是尿路感染所造成,但是也并不是特别的严重,可以选择抗生素治疗。
  二、镜检白细胞偏高怎么回事
  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疾病的出现可能就会导致白细胞偏高,比如说化脓性球菌也可能会造成全身性感染,有可能会造成局部炎症,这些炎症的存在就可能会导致白细胞明显偏高。
  病毒性疾病
  也有一些病毒性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会导致白细胞偏高,比如乙型脑炎麻疹,又或者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加。
  大手术
  病人在接受大手术又或者是急性严重出血,也同样会导致白细胞上升,另外也可能会因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过敏或者输血反应,这些情况也会导致白细胞增加。
  中毒反应
  为什么白细胞会上升,其实也有着很多不一样的原因,其实中毒反应也同样是比较常见的一个情况,比如糖尿病酸中毒,妊娠中毒又或者是农药中毒,这些都有可能会导致白细胞上升。另外在患有肿瘤之后,如果没有第一时间控制肿瘤,也同样会造成白细胞增加。

相关推荐

女性白细胞偏高会得哪些病
很多疾病都会导致白细胞的升高,也就是白细胞升高是很多疾病共同的临床结果、表现,而不是导致疾病的原因。所以女性白细胞偏高只是一个疾病的结果,而不是会导致什么疾病。白细胞偏高最常见的原因还是感染,特别是各种的细菌感染,可以引起白细胞总数的升高,可以引起中性粒细胞比值的偏高;一部分严重的创伤、应激等状态,可以引起白细胞释放的增加,导致白细胞计数的升高;使用一些药物,比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糖皮质激素等,也能引起白细胞升高;一些血液系统疾病,例如常见的各型急慢性的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也可以导致白细胞的升高。必须指出的是,在妊娠期的妇女,由于妊娠的改变,可以引起继发的生理性的白细胞轻度升高。出现白细胞升高以后,建议尽快到血液科就诊,由血液科大夫进行鉴别,确定引起白细胞升高的原因,并根据原因进行有效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06

2021-12-30

84654次收听

红细胞沉降率高如何治疗
出现红细胞沉降率增高的情况,需要患者尽快到医院就诊,红细胞沉降率也就是血沉。红细胞沉降率的增高,也就是血沉的增高、增快,鉴于多种的疾病在很多的病理、生理状态下。都能引起血沉的增快,最常见的还是感染性疾病,特别是细菌的感染,可引起血沉的增快。当然细菌的感染还会有发热,会有感染灶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症状。除此之外一些炎症性疾病,比如一些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一些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一些创伤手术的病人都会引起血沉的增快。再一个,体内出现一些副蛋白,也就是意义上所说的M蛋白。在出现副蛋白以后,红细胞之间的斥力是减小的,也可以引起红细胞呈缗钱状的排列,造成血沉的增快。所以说出现了红细胞增快以后,建议大家还是到医院就诊。确定一下引起红细胞增快的原因,根据原因进行对症性的治疗。如果是感染,通过给予一些抗感染药物,多数感染控制以后,血沉就会恢复到正常范围。如果是一些其他疾病,早期甄别、早期处理,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16

2021-12-30

78464次收听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临床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偏低的原因是很多的,有两大类:一类是原发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再有一类是非血液性疾病所继发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原发血液系统疾病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会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导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白血病、淋巴瘤也可以因为肿瘤细胞的增殖,导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继发的非血液系统疾病,比如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由于体内的自身抗体导致细胞破坏加速,引起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病毒的感染可以继发淋巴系统的增殖,导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降低。年老体弱的病人、肝肾疾病、感染也常引起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减少。抗甲状腺的药物、抗感染的药物也常可以引起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减少。
语音时长 00:55

2021-12-30

82593次收听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偏高该怎么办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偏高的情况下,应该首先根据血常规检查的其他血液学指标值来分析判断可能的原因,必要情况下需要通过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骨髓穿刺等来明确红细胞升高的原因,明确原因后再寻求治疗的办法。临床工作中导致红细胞偏高的情况以及处理办法:第一,血液相对浓缩后引起的红细胞轻度升高,多见于脱水状态的病人,如急性腹泻、大量呕吐、烧伤后或者大出血以后、较大手术创伤以后,都可能造成体液丧失过多,此时血常规检查红细胞数量会偏高,但是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基本都是正常范围。这种情况是因为血液浓缩引起了红细胞数量相对偏高,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积极治疗原发病,输液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就好。第二,红细胞数量增高可能是代偿性的,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先天性心脏病,长期高原居民,可能会出现红细胞代偿性升高,要适应这种长期缺氧的状态。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红细胞过多的现象不予处理。第三,红细胞计数异常升高的情况下要警惕是否为骨髓增生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病人往往伴有面色紫红,合并高血压、胃溃疡、胆囊炎等并发症,需要放血治疗,此外可以长期小剂量口服阿司匹林减少血栓事件发生,口服羟基脲,或者联合使用干扰素,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办法,近些年采取JAK2抑制剂靶向药物治疗,可以降低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语音时长 02:32

2021-12-30

79477次收听

02:53
小孩体检血小板偏高是怎么回事
小孩体检血小板偏高,可能是生理性原因,也可能是病理性原因。生理性原因是比较多见的,体检时一般是空腹抽血进行化验,有时血液浓缩的问题,可能会造成血小板计数的轻度升高,但是其他血液学指标问题不大,这种情况不用担心,多喝水后血小板计数就正常了。另外孩子的身体处于生长发育比较快的阶段,炎热夏天喝水比较少或剧烈运动后水分蒸发比较多,也会引起血液浓缩,导致生理性的血小板增高,这些情况是不用进行治疗的,也没有必要担心。病理性的血小板增高,需要做进一步检查来明确诊断。首先一些骨髓异常增生的疾病可能会发生在儿童身上,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很可能会导致血小板的增高。有些血液系统的病变具有家族遗传性,需要结合家族史来进行分析和判断。其次,如果孩子化验血常规前的几天,如果患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支原体感染、病毒感染等也很可能继发血小板增高,抗感染治疗后血小板也会恢复到正常。再次,儿童患有川崎病的情况下,也会引起血小板计数的明显偏高,此时要进行住院治疗,一般是应用抗凝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此外可以使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必要时需要换血疗法。血小板偏高需要看变化幅度,只要没有超过正常值的两倍以上,一般都是生理性升高,此时多给孩子喝水,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等,一个月后复查,这种血小板的略微升高现象可能会自然消失了。如果血小板数量出现明显的增高,需要查找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02:31
引起血小板低的原因
正常成人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范围是(100-300)×10^9/L,低于100×10^9/L就是血小板减少。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有:第一,药物因素的影响,如流感病毒感染以后病人发热,有些人用了消炎止痛药物、退烧药物氨基比林,容易引起血小板减少,此外磺胺类药物、氯霉素等药物,也可能会引起血小板数量的减少,这属于少见的药物副作用。第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如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体内于产生了针对血小板的抗体,血小板被大量破坏后导致数量明显减少。第三,再生障碍性贫血,此时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血细胞都会明显减少,和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有关系,骨髓造血异常的情况下,巨核细胞不能正常的生产血小板了,所以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减少,而且可能出现不成熟的巨大血小板的情况。第四,白血病,也称为血癌,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性疾病,此时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所以红细胞、血小板数量都会明显减少,但是白细胞增多。第五,环境刺激因素或者说有毒物质造成的,如苯、甲醛、二甲苯、环磷酰胺等长期作用下,造成骨髓内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的过程受阻,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就会减少,血小板形态异常。第六,一些疾病造成血小板减少,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等。
02:57
中性粒细胞数目偏低是怎么回事
中性粒细胞低于4.0×10^9/L就是偏低的情况,如果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2.0×10^9/L被定义为粒细胞减少症。临床上导致中性粒细胞数目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病毒感染,此时血常规检查结果中会有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合并中性粒细胞下降,患者往往也存在发热、咽痛、头痛、流鼻涕等流感症状。经过抗病毒治疗一周左右,再次复查血常规时中性粒细胞数量会恢复到正常。第二,中性粒细胞计数持续下降,可能是慢性病毒感染,需要做慢性病毒排查,另一种可能是长期服用某些药物造成的,服用一些药物可能影响骨髓造血功能,或者干扰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等。如丙硫氧嘧啶或者他巴唑,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过程中,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中性粒细胞数量下降;另外一些抗血小板的药物,如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也可能造成中性粒细胞的减少。第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对造血系统的影响,此时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多发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一些风湿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心磷脂综合征等患者,伴有中性粒细胞的轻度下降。第四,血液系统的病变,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增生性白血病,都可能伴有中性粒细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需要进一步进行骨髓穿刺来明确原发病。
01:49
血少吃什么补得快
血少吃什么补得快,首先要明确引起血少的原因。血少在医学上指贫血。贫血最常见的原因是缺铁引起,妇女更为常见。因为妇女每个月来月经的问题,导致血长期慢性的丢失,引起慢性失血性贫血。这部分往往是缺铁引起的贫血,可以吃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猪血、动物内脏。此外,叶酸、维生素B12的缺乏,会引起营养不良性贫血。叶酸的缺乏需要多补充一些谷物、蔬菜、水果。而维生素B12在动物的内脏中比较丰富。建议出现贫血后,不要盲目的补充药物或者食物,还是到医院血液科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治疗。
01:35
单核细胞绝对值偏高是什么意思
单核细胞绝对值偏高,并不针对某一种疾病。以下情况可以出现单核细胞的绝对值偏高:一,最常见的是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可以看到单核细胞的比例偏高。二,一部分放化疗的病人,在血象由低点向正常恢复的时候,也往往见到单核细胞比值一过性的偏高。三,很多的药物、剧烈的运动也能引起单核细胞的比值偏高。四,一些血液系统疾病,比如急性白血病或者慢性白血病也能引起单核细胞比值的升高。这部分升高单核细胞,往往是病理性的单核细胞。所以建议大家发现单核细胞长期的升高,到医院血液科就诊。
嗜多色红细胞什么意思
嗜多色红细胞,是指的一种未成熟的红细胞。这种红细胞刚刚脱落细胞核,细胞的体积比正常细胞偏大,细胞浆中含有较多嗜碱性着色物质。染色后会出现灰蓝色或者灰红色。正常情况下,人体外周血液中,一般只可以看到很少数的嗜多色红细胞。做血常规检查,嗜多色红细胞的比例大概是1%。如果超过正常值,说明身体有可能患有某种溶血性疾病,比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或者是因为身体发生急性失血后出现的症状。需要配合医生做进步检查,确诊后尽早对症原发性疾病,避免引起其他并发症。
语音时长 01:09

2021-05-20

67605次收听

白细胞计数偏高是怎么回事
细胞技术偏高最为常见的原因还是由于感染和炎症引起的,比如当人体有大面积的外伤创口或者是患有病毒性疾病时,也有可能是由于过敏反应导致的。除此之外,血液疾病也是会直接使这个白细胞数目出现异常的,比如当患上急性白血病之后,白细胞数会明显升高。
献血后可以喝酒吗
献血之后人体还较为虚弱,此时是不提倡喝酒的,以免增加肝脏、心脏等负担,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除了不能喝酒,献血之后还要注意营养的补充,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铁、叶酸以及维生素B12的食物,帮助促进造血。
吃环孢素为何会发胖
吃环孢素可能会出现发胖的反应,这主要是由于药物引起水钠潴留,引起了向心性肥胖,此时可出现满月脸等不良症状。除此之外,患者的肾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可有肾毒性反应,还会引起高血压和恶性肿瘤等多种并发症的出现。
什么是淋巴细胞百分比
淋巴细胞百分比其正常值,大约在百分之三十左右,在出现淋巴细胞百分比率增加的时候,说明机体受到了感染,也有可能是一些疾病所致。淋巴细胞在人体中具有很强大的作用,不仅能够防御病毒的侵袭,还具有免疫的作用,而在临床上淋巴细胞百分比率,是化验血常规必须检测的项目。
球蛋白偏高怎么回事
球蛋白增高或者白蛋白降低的话,都会影响白蛋白或者红蛋白的的比值降低或者升高的结果。白蛋白的升高或者病理性的降低,都会存在病理意义上的球蛋白偏高。通常球蛋白偏高的原因有肝脏的功能异常、病程时间过长、肝脏炎症等。这些都是决定球蛋白偏高的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