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打呼噜的鉴别诊断依据

60551次浏览

打呼噜的鉴别诊断依据主要包括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鼻咽部结构异常、肥胖、饮酒或镇静药物使用、体位性打鼾等因素。打呼噜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症状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1、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打呼噜的常见原因之一,可能与上气道阻塞或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异常有关,通常表现为夜间反复呼吸暂停、白天嗜睡等症状。可通过多导睡眠监测明确诊断,治疗方式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口腔矫正器或手术治疗。常用药物有乙酰唑胺片、甲羟孕酮片、莫达非尼片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鼻咽部结构异常

鼻咽部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腺样体肥大等可能导致气道狭窄引发打呼噜,常伴有鼻塞、张口呼吸等症状。可通过鼻咽镜检查确诊,治疗包括鼻喷激素、抗组胺药物或手术矫正。常用药物有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氯雷他定片、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

3、肥胖

肥胖者颈部脂肪堆积可能压迫气道导致打呼噜,通常伴随体重指数超过标准值。可通过减重改善症状,建议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必要时可考虑代谢手术。肥胖相关打呼噜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

4、饮酒或镇静药物使用

酒精或镇静药物可能使咽喉部肌肉松弛加重打呼噜,常见于睡前饮酒或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者。可通过避免睡前饮酒和调整用药改善症状,必要时可咨询医生更换药物种类。这种情况通常无须特殊药物治疗,以行为干预为主。

5、体位性打鼾

体位性打鼾指仅在特定睡姿时出现的打呼噜,可能与重力作用下舌根后坠有关,通常改变睡姿即可缓解。可通过睡眠体位训练改善,建议侧卧位睡眠,必要时可使用体位报警器。这种情况属于生理性打鼾,一般不需要医疗干预。

打呼噜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睡前避免饮酒和服用镇静药物;保持卧室空气湿润;尝试侧卧位睡眠。若打呼噜伴随呼吸暂停、白天嗜睡等症状,建议及时到呼吸内科或耳鼻喉科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日常生活中可使用加湿器保持呼吸道湿润,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和过敏原。

相关推荐

孕妇打呼噜怎么回事
孕妇打呼噜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体重增加、鼻黏膜充血、睡眠姿势不当、妊娠期高血压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睡姿、控制体重、使用加湿器、就医排查病理因素等方式缓解。
哪种姿势睡觉不打呼噜
想要避免睡觉时打呼噜,可以采取侧卧这种睡觉的姿势,能有效地缓解打鼾的症状,但还是要排除疾病的因素引起的打鼾,打鼾分为生理性的打鼾和病理性的打鼾。生理性的打鼾,对于人体一般没有伤害性,睡觉出现打呼噜,可以通过改变睡觉的姿势来进行减轻,侧卧是目前比较公认的能有效地减轻打呼噜的一种睡姿,尤其是对于肥胖,舌体肥厚引起了打呼噜的患者,选择侧卧可以避免舌根后坠,可以改善呼吸道狭窄的状况,有效地降低打呼噜。睡觉还要注意头的姿势,头部不可过高或者是过低,睡觉时头部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到气道,从而影响到正常的呼吸,就会出现打呼噜。使用合理高度的枕头来睡觉,可以减轻打呼噜的现象。睡觉出现打呼噜,不建议平卧睡觉。平卧睡觉,喉部的肌肉处于完全的放松状态,就会阻塞气道,从而加重打呼噜。总而言之,对于打呼噜,调整睡觉的姿势只是缓解现象,要明确引起打呼噜的病因,配合治疗,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打呼噜的现象。对于肥胖、扁桃体的肥大、悬雍垂肥大、软腭松弛、鼻腔等疾病,都会导致患者出现打呼噜。建议去耳鼻喉科看诊,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才可以根治打呼噜。
语音时长 02:26

2021-11-05

75564次收听

打呼噜要如何检查
打呼噜的检查工作是比较的重要的,打呼噜患者要及时的去医院对自己的病情做一个合格的检查,对打呼噜的出现这种病的出现得出一个结果,所以检查比较重要,那么,打呼噜需要做哪些检查?下面和大家一起简单的来解答一下吧。
打呼噜可做什么运动
因睡眠问题,偶然间在网上搜索到此篇关于治疗打呼噜的文贴,是关于打呼噜可以做什么运动的相关内容,让我非常的高兴,欢喜之余,特转帖给大家共享。仁者见仁,仁爱自在人间,希望以下的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打呼噜可做什么运动1、选择适当的枕头,有人认为把枕头垫高有
打呼噜用药药品有哪些
打呼噜是一个很常见的事情,如果你家中有男人,你的父亲、你的丈夫,甚至你的儿子,都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打呼噜情况。其实,除了男性之外,女性也会有打呼噜的情况。有时候,因为感冒,呼吸道不通畅的情况,就会出现打呼噜的表现,过于劳累,睡眠姿势不正确等等,也会伴随着一定的打呼噜。
宝宝肚子胀气如何治疗
小儿腹胀肚子胀吃什么药,首先积极治疗引起腹胀的原发病。预防喂养不当或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胀,提倡母乳喂养,积极防治胃肠道感染防治便秘。第一,少食易在胃肠部制造气体的食物,比如说土豆、面食、糖都易在胃肠部制造气体,最后导致腹胀。第二,不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炒豆、硬煎饼等硬性食物不容易消化,在胃肠滞留时间也比较长,可能产生较多的气体引起腹胀。第三,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改变狼吞虎咽的习惯,因进食太快或边走边吃容易吞咽不少空气,常用吸管喝饮料,也可以使大量空气潜入胃部,引起腹胀。第四,防止不良情绪,比如说悲伤、沮丧、抑郁等不良情绪,也可以使消化功能减弱。第五,增加体质,注意锻炼身体。第六,适当补充纤维食物,高纤维食物有时候可以减轻腹胀之效,特别是摄入高脂食物,这是因为高脂食物难以被消化吸收,进而在胃肠道逗留时间比较长。而一旦有纤维加入,受阻塞的消化系统可能迅速得以疏通。第七,预防胃肠道疾患,对于某些人来说腹胀是先兆或者是症状之一,如出现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语音时长 01:27

2019-11-13

61567次收听

02:27
宝宝打呼噜怎么回事
宝宝的呼噜症状多是由于腺样体肥大所产生的,小儿腺样体肥大会造成鼻塞,使孩子养成长期用口保持正常的呼吸。主要原因:第一是肥胖,肥胖宝宝的咽部软肉结构较肥厚,睡觉时候口咽部的呼吸道更容易阻塞,从而出现鼾声,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第二是鼻塞,宝宝的鼻部和鼻咽部相对较短,鼻道狭窄,鼻粘膜柔软,血管丰富,故感染时,鼻粘膜易充血肿胀容易引起鼻腔堵塞,导致打鼾。第三是扁桃体发炎,当气温发生变化,抵抗力下降时,都会导致宝宝感冒,引起扁桃体发炎、分泌物增多,造成气流不畅,导致打鼾。第四是增殖体肥大,增殖体肥大堵塞鼻孔,不但使鼻腔分泌物引流受阻,而且使空气出入鼻腔受阻。
宝宝打呼噜怎么回事
孩子打呼噜,家长要做的是先要找到原因,导致孩子打呼噜的原因比较多。主要有小颌畸形、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或咽腔狭窄等,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生理方面原因。还有家长还要看看孩子有没有肥胖的情况,再则较小的孩子若是喝奶后有大块的奶将喉咙堵塞,也会导致打呼噜。
什么原因导致的打呼噜
打呼噜的原因是上气道也就是上呼吸道的咽喉部狭窄引起来的气流不通畅。上气道阻塞有几种原因,比较少见的原因就是有腺体的肥大,包括扁桃体特别大,人体咽喉部有一些腺体的肿大会引起来上气道的阻塞。还有小颌畸形,上气道较窄也会出现打鼾情况。而“地包天”因为下颌比较长,上气道反而较宽,不容易出现鼾症。平时最常见的打呼噜是肥胖引起的咽腔狭窄延长,以及年龄大了之后皮肤肌肉比较松弛引起的咽腔的狭窄,甚至闭塞引起来的呼吸暂停。气道窄了之后,气流不是很通畅,就会发出声音。呼吸暂停是气流完全被堵死了,外部的氧气完全进入不到呼吸道了,里面肺气也排不出体外,就叫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
语音时长 02:19

2018-09-14

60663次收听

01:35
打呼噜是一种病吗
通常来讲,打呼噜可以分为良性鼾症以及恶性鼾症。在一般情况下,恶性鼾症就是指,如果患者打着打着呼噜,家里面其他同屋睡觉的人,发现他突然不呼吸,出现呼吸暂停的情况,这就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在这种情况下,打呼噜它就是属于一种疾病。但是,如果患者只是出现连续的呼噜声音,在没有打呼噜的时候,能够听到他自己的呼吸声,对于这样的患者来说,就是属于良性鼾症。一般来说,良性鼾症,就是平时所说的一般的打呼噜的情况。出现良性鼾症的患者,应该是没有明显的太大的危害,对于其他人的睡眠,一般不会产生影响,对于自己的危害,也不是很大。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对于患者的危害,就会是非常大的,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
鼾症是怎样的
如果是偶尔出现打鼾的情况,我们一般称之为偶发的鼾症,通常临床上不需要处理。但如果在睡眠当中经常反复的打鼾,称之为习惯性鼾症,这在医学上就是一种疾病的名字,需要患者到医院做详细的检查,找出原因,及时进行治疗。
语音时长 01:03

2018-06-13

51551次收听

02:19
孕妇打鼾跟高血压有关系吗
孕妇打鼾时有可能会有低氧血症,人体在缺氧情况下,就会诱发一系列的生理变化、病理变化。跟高血压有直接关系。打鼾是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如打鼾非常厉害。还需要去医院做监测,确认有没有睡眠呼吸暂停或严重的低氧。
01:44
孕妇睡觉打鼾吃什么可以缓解
吃药或者打针,孕妇睡觉时呼噜就不打,是不存在的。打呼噜的时候要关注有没有慢性鼻炎的问题,如果有鼻炎、哮喘、气道的狭窄,在怀孕期间可以治疗。怀孕期间要管好体重。睡觉时一定要侧着睡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孕妇打呼噜有哪些危害
孕妇打呼噜危害很大。打鼾时会缺氧,缺氧也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如宝宝长得小,宝宝会宫内缺氧,出生后窒息等等,包括后续一些神经系统发育,都有可能会受到影响。对母体本身,打鼾对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有关系。如果大家有这些情况时,要随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语音时长 01:20

2018-06-07

57699次收听

01:42
打呼噜吃什么好
如果是肥胖的病人,饮食方面应该选择相对清淡的食物,一日三餐中,早餐做到常规饮食,午餐可相对丰富,晚餐应减少食量。因为晚餐距离睡觉的时间最近,所以选择一些容易消化的素食,会有利于缓解打鼾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