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体内湿气重如何判断

60866次浏览

体内湿气重可通过舌苔厚腻、身体困重、大便黏滞、皮肤油腻、关节酸胀等表现判断。

1、舌苔厚腻

湿气重者舌体胖大,舌边常有齿痕,舌苔白厚或黄腻。晨起时舌苔黏腻感明显,可能伴随口苦口臭。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脾虚时水湿停滞可导致舌象异常。日常可观察舌苔变化,若持续厚腻建议咨询中医师辨证调理。

2、身体困重

湿性重浊易阻滞气机,表现为头脑昏沉、四肢沉重乏力,午后困倦感加剧。部分人群会出现眼皮浮肿或下肢水肿,活动后稍缓解但易复发。这类症状需与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鉴别,长期存在需就医排查。

3、大便黏滞

粪便黏腻不成形,易粘马桶且需多次冲洗,排便后有未尽感,是肠道湿热的典型表现。可能与饮食过量生冷油腻、胃肠功能紊乱有关。建议记录排便性状变化,若伴随腹痛、便血需进行肠镜检查。

4、皮肤油腻

头面部油脂分泌旺盛,头发易出油,后背及前胸多发痤疮。湿热蕴结肌肤还可导致湿疹反复发作、瘙痒渗液。这类表现需与激素水平异常、脂溢性皮炎等区分,皮肤科检查可明确病因。

5、关节酸胀

湿邪侵袭关节时表现为酸胀沉重感,阴雨天加重,常见于膝关节、腕关节。晨起关节僵硬但活动后缓解,不同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对称性肿痛。可通过中医拔罐、艾灸等外治法改善症状。

日常可通过饮食调节辅助祛湿,如适量食用薏米、赤小豆、山药等健脾食材,避免长期处于潮湿环境。若症状持续2周以上或伴随发热、体重骤降等表现,建议至中医科或内科就诊,完善舌脉诊察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湿气重者需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加重脾虚状态。

相关推荐

足疗的注意事项
足疗是通过按摩足部反射区促进健康的物理疗法,操作时需注意清洁消毒、力度控制、禁忌人群识别、环境温度及补水等事项。
湿热体质是什么?
湿热体质的患者常表现为发热、头身困重(多在午后明显)、身热不扬、汗少而黏、汗出而热不退、口黏、口苦、口干等症状。建议患者从饮食、运动、药物等多方面综合调理。湿热体质是中医根据人体特点和表现的一种分类,不能等同于疾病。建议患者在饮食上以清热化湿为主,可以多吃些薏苡仁、赤小豆等,少吃辛辣肥腻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增加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选择中药治疗,临床上常见的方药有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连朴饮、茵陈蒿汤、葛根芩连汤、龙胆泻肝汤等。以上方药需在医师辨证论治指导下选择服用。
语音时长 01:15

2022-08-18

12439次收听

03:00
喝中药拉稀是在排湿气吗
喝中药的时候,有大便次数增多或拉稀有三种情况:一、体内存在着寒湿。针对体内存在寒湿、身体倦怠、乏力、腹胀,甚至出现腹痛、腰酸、腿软、头昏沉、不清亮的情况。舌苔白腻,甚至舌苔像一层白粉一样,这种情况就会用到一些温阳散寒、利湿行气的药物,临床上典型的一个方子叫鸡鸣散,这个方子就是去体内寒湿的,用药物后可能会出现腹泻,褐色的或黑色的稀便,这种情况确实是身体排湿气的表现。二、治疗便秘的药物药量过大或泻药的味数过多,也会出现大便的次数比较多,粪质比较稀薄的情况。三、清火的药物用量过大,也会出现腹泻的情况,这种情况也是属于一种药物副作用的范围之内。
02:57
脚出虚汗是怎么回事
脚出汗是临床上或日常生活中经常碰见的情况,脚部出汗比较多,一种情况是因为脚的汗腺比较丰富。另外,人体穿鞋如果不合适,或者穿着运动鞋,皮鞋或穿的袜子不透气、比较致密,足部被一种闷热的环境所包裹,就会容易出汗更多。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平常吃麻辣的东西,或者喝白酒太多,体内有湿热之邪。如果湿热之邪停留在足部,就会出现足部出汗比较多。可能时间一久就会出现一些脚气感染,一些真菌感染,出现足部出汗比较多,或者是有脚气真菌感染的情况。
湿热型痘痘怎么治
湿热型痘痘是身体各脏器湿热气较重导致的痘痘,背部长痘痘都有不同程度湿热气。通过运动、泡澡等方法将体内湿气排出,泡澡时在浴桶中加入少量中药材,促进湿气快速排出,也可去理疗馆进行刮痧、拔罐理疗,去除湿气。选用能够去除污垢、去油的清洁产品,抑制细菌繁衍,比如薇诺娜泡沫洗面奶、露得清啫喱膏等。局部涂抗菌药或遵医嘱口服抗菌药物。注意防晒,涂防晒霜、撑伞、戴遮阳帽及使用保湿护肤品等方法,否则会出现色素沉着。饮食上少食辛辣、刺激食物,比如烧烤、辣子、酒、烟等。少吃光敏性食物,比如,芹菜、莴苣、油菜、菠菜、小白菜等。多食富含维生素C水果、黄红色水果、坚果。防止日晒对皮肤造成再次损害,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晒。
语音时长 01:36

2019-12-25

50120次收听

02:48
湿热体质的表现症状
湿热如果在脾胃,会有胃脘疼痛、反酸烧心、大便挂壁;在膀胱会尿频、尿急、小便发黄;在肝胆会表现双目发黄、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的;女同志还会表现黄带、黄白带、月经紊乱等。湿热体质是亚健康情况下较常见一种。这种湿热体质大部分是由于饮食不规律或者嗜湿,喜欢吃辛辣油腻的或者是嗜酒、嗜烟好酒导致。有些湿热之品,聚集脾胃以后引起湿热。湿热体质根据部位的不一样表现差距也是比较明显。
02:32
湿热体质吃什么好
湿热体质吃柴平汤、平胃散、龙胆泻肝汤,薏米、荷叶、藿香等会比较好。一、服用清热祛湿的药。二、食疗的方法可以考虑。如薏米、荷叶、藿香等,藿香泡茶、藿香配囊都是中医常用的祛湿热的中药。三、如果外源性的湿热,要调整饮食,禁忌油腻辛辣的东西或酒,所以湿热的忌口也很必要的。只有通过这些方式才能维持脾胃的功能正常,减少湿热的产生。湿热体质会引起头身困重、口苦口黏、小便黏滞、大便不爽等症状。这些跟脾胃虚弱、湿热内阻有关系。
02:38
湿热带下是什么意思
湿热带下是身体有湿热产生后,白带量会变多,由原来清稀的变的黏稠,颜色也会改变,由白色变为黄色,闻起来可能有异味,如果特别严重腥臭味会比较明显。在正常月经期的女性会产生少量的、白色的分泌物,无异味。湿热下注以后引起黄带,即湿热黄白带,会有舌黄苔黄腻、口苦发黏,以及大便粘滞。在治疗上以清热利湿的药物为主,例如苍术、黄白,也可以辅助清热利湿的食物,例如赤小豆薏米。
体内湿气重的原因及症状
身体当中有过多的湿气堆积,其中包括了外部原因和内因,患者常常处于潮湿环境当中并常食用湿热的食物,则会导致身体的湿气过多。另外患者湿气过重,则会出现油光满面和精神不佳的状况,需要通过调理饮食和服用药物等方法来进行调理。
湿热体质表现
湿热体质的表现。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是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那么患者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其它的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的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于尿频,尿急,色黄浊。
语音时长 01:35

2019-09-16

58944次收听

湿热体质怎么调理
湿热体质在日常生活中少甜少酒,少辣少油,饮食清淡,戒除烟酒。居住环境宜干燥通风,避免居住低洼、潮湿的地方。保持充足且规律睡眠,不要熬夜,过于疲劳。饮食上少吃甜食,甘甜饮料,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少喝酒,少吃肥甘厚味,饮食清淡,祛湿,特别要戒除烟酒。多食祛湿食物,多喝水。祛湿食物有绿豆、冬瓜、丝瓜、赤小豆、西瓜、绿茶、花茶等。不宜吃的食物有甜食,甘甜饮料,辛辣、刺激性食物,比如辣椒、八角、葱、酒。肥甘厚味食物:如肥鱼、大肉。
语音时长 01:39

2019-09-16

57530次收听

湿热体质吃哪些药
湿热体质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以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等,热重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葛根芩连汤。六一散成分有滑石、甘草。主治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用治痱子,若阴虚,内无湿热,或小便清长者忌用,孕妇忌用。连朴饮成分有制厚朴、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芦根。功效为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语音时长 01:34

2019-09-16

60276次收听

湿气重长痘痘怎么办
当身体内湿气重而出现长痘痘的状况时,可以将马齿苋、薏仁等食材放在一起煮成水来喝。也可以选择使用外用药物,例如维a酸软膏。另外,中药的效果相对来说也是比较不错的,例如黄芪、半夏、苏子等。
鸡骨草的功效与作用
鸡骨草作用于人体,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它作用于肝炎患者,可以帮助改善黄疸的症状。暑热湿重的人群也可以经常食用鸡骨草。要注意的是,鸡骨草应在除去种子之后再食用,且它不适合体质寒凉的人。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的食疗方包括煲鸡骨草瘦肉汤、鸡骨草内金山楂饮等。
人参健脾丸能去湿气吗
人参健脾丸可以帮助消化,健脾养胃,调理脾胃功能,抗菌。一般脾虚的人湿气比较重,所以服用人参健脾丸可以起到一定的祛湿作用,但是效果不太明显,想要祛湿最好是多运动,服用参苓白术散,或者通过多吃红豆薏米粥食疗祛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