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下肢腿肿必须安放滤网(下腔静脉滤器)吗

60512次浏览

夏季保暖对特定人群和场景是必要的。夏季高温环境下,人体易因过度贪凉导致寒邪入侵,诱发感冒、胃肠功能紊乱等问题,老年人、体质虚弱者、长期处于空调环境的人群尤其需注意保暖。

夏季保暖的核心在于避免寒邪直中。空调温度建议控制在26-28摄氏度,避免冷风直吹颈肩腰腹等部位。睡眠时可用薄毯覆盖腹部,防止夜间着凉。从高温室外进入空调房前,建议在阴凉处过渡5-10分钟,使汗液自然蒸发。饮食方面应减少冰镇饮品摄入,温水或常温饮品更利于维持胃肠正常功能。运动后不宜立即冲冷水澡,待体温稍降后用温水清洁更符合生理调节规律。

特殊人群需强化保暖措施。产后女性应注意足踝、腰腹部位保暖,可穿着透气棉袜避免足底受寒。术后患者空调房内建议穿戴护膝、披肩等防护装备。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夜间睡眠建议穿连体衣防止踢被受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需重点保护大椎穴、肺俞穴等穴位,避免冷刺激诱发咳喘。糖尿病患者末梢循环较差,夏季仍须穿着薄棉袜预防足部神经病变。

夏季保暖需兼顾散热与防寒的平衡。选择吸湿速干面料衣物,既避免汗液滞留引起感冒,又能阻挡空调冷气侵袭。早晚温差较大时可采用洋葱式穿衣法,便于随时增减。长时间驾车需准备防晒衣与薄外套,应对车内空调与户外高温的交替刺激。合理保暖能预防夏季常见寒证,维持机体阴阳平衡,但切忌过度包裹导致中暑风险。

相关推荐

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深静脉血栓通常由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皮温升高等症状。可通过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深静脉血栓形成三要素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要素主要有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这三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血栓形成。
术后要防深静脉血栓
术后需要预防深静脉血栓,可通过药物预防、机械预防、早期活动、饮食调整、定期监测等方式降低风险。深静脉血栓可能与血流缓慢、血管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皮肤发红等症状。
妊娠期深静脉血栓:困难的抉择
妊娠期深静脉血栓通常需要根据血栓位置、严重程度及妊娠阶段综合评估处理方案。主要干预方式包括抗凝治疗、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终止妊娠,需由血管外科与产科医生共同制定个体化方案。
深静脉血栓好发部位及危害
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发生深静脉血栓,是仅次于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第三大血管疾病。发生深静脉血栓以后轻者可能致残,丧失劳动能力,重者可发展为肺栓塞而猝死,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也为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深静脉血栓多见于下肢,也可见于盆腔和腹腔,上肢少见。但随着锁骨下静脉穿刺和置管操作的增多,近年来有升高的趋势。血栓形成以后少数可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出现疼痛、水肿,大部分可扩展至整个肢体深静脉主干。如果不及时的诊断和处理,可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后遗症,少数患者可并发肺栓塞而危及生命。静脉血栓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做好血栓的防治工作是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管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语音时长 01:15

2019-12-04

53367次收听

01:50
深静脉血栓的好发部位及危害
深静脉血栓好发于下肢,容易出现残疾、肺栓塞、猝死等后遗症。发生深静脉血栓以后,轻者可能致残,丧失劳动能力,重者可发展为肺栓塞而猝死。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还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深静脉血栓多见于下肢,血栓形成后,少数可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出现疼痛、水肿,大部分可扩展至整个深静脉主干,如果不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就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后遗症,还可能并发肺栓塞而危及生命。所以做好血栓的防治工作是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管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
深静脉血栓有什么临床表现
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部分病人有局部的浅静脉扩张。这种肿胀往往是可凹性的,其特点是晨轻暮重,左侧下肢发病几率比右侧高。如果堵塞双侧的下肢深静脉,或者堵塞下腔静脉,病人会表现双侧腿肿。
语音时长 01:11

2018-09-30

62939次收听

深静脉血栓有什么危害
下肢深静脉血栓自然发展会有两种情况:第一、血栓形成后综合症,长期腿肿,出现坠胀感,部分患者出现腿皮肤粗糙、变厚,形成烂腿、内踝溃疡,长期不愈;第二、导致急性肺栓塞,患者会出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语音时长 01:53

2018-09-30

59159次收听

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
深静脉血栓护理非常重要,尤其是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为防止因剧烈运动血栓脱落而引起的急性肺栓塞,患者需卧床休息10天至2周;慢性深静脉血栓患者可以下适量床活动,尤其注意抬高患肢、避免久坐久站,必要时可以穿医用弹力袜。
语音时长 01:40

2018-09-30

57084次收听

01:36
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部分病人有局部的浅静脉扩张。这种肿胀往往是可凹性的,其特点是晨轻暮重,左侧下肢发病几率比右侧高。如果堵塞双侧的下肢深静脉,或者堵塞下腔静脉,病人会表现双侧腿肿。
02:20
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有哪些
下肢深静脉血栓自然发展会有两种情况:第一、血栓形成后综合症,长期腿肿,出现坠胀感,部分患者出现腿皮肤粗糙、变厚,形成烂腿、内踝溃疡,长期不愈;第二、导致急性肺栓塞,患者会出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02:07
深静脉血栓如何护理
为防止因剧烈运动血栓脱落而引起的急性肺栓塞,患者需卧床休息10天至2周;慢性深静脉血栓患者可以下适量床活动,尤其注意抬高患肢、避免久坐久站,必要时可以穿医用弹力袜。深静脉血栓护理非常重要,尤其是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