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板疼怎么缓解
脚底板疼可通过休息制动、热敷按摩、穿戴矫形鞋垫、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脚底板疼可能与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外伤、痛风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因素有关。
1、休息制动
减少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足底负荷。选择软底鞋或使用足弓支撑垫分散压力,夜间可穿戴足踝支具保持足部中立位。急性期建议卧床休息1-3天,配合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2、热敷按摩
每日用40℃左右温水浸泡足部15-20分钟,随后用拇指按压足底涌泉穴、太溪穴各3分钟,沿足弓方向推揉5-10次。疼痛明显时可交替冷热敷,先用冰袋冷敷10分钟再热敷,重复2-3次。
3、矫形鞋垫
定制生物力学矫形鞋垫可纠正扁平足或高弓足等结构异常,推荐选用硅胶或记忆棉材质。日常避免穿高跟鞋或硬底鞋,运动时选择具有缓冲功能的跑鞋,必要时使用足跟杯减轻跟骨压力。
4、药物治疗
足底筋膜炎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跟骨骨刺患者可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痛风急性发作需口服秋水仙碱片,配合外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
5、物理治疗
冲击波治疗适用于顽固性足底筋膜炎,每周1次连续3-5次。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术可处理粘连组织,严重跟骨骨刺需考虑关节镜微创切除。合并腰椎问题者需配合牵引或射频消融治疗。
日常应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担,避免赤脚行走或久站久坐。每日进行足底筋膜拉伸训练,如台阶牵拉、毛巾抓握等动作。选择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牛奶、西蓝花,促进骨骼健康。若疼痛持续2周无缓解或出现肿胀发热,需及时就医排除应力性骨折等严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