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心电图怎么看图解

17586次浏览

概述:

每一次正常心动周期的心电图由以下各波组成:①心房除极波,称为P波;②心室除极波,称为QRS波群;③心室复极波,称为T波;④T波后的小波,称为U波。

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波示意图:

一、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P波宽度小于或等于0.11秒,振幅小于或等于0.25毫伏。

二、PR间期:由P波起点至QRS波群起点的时间。一般成人为0.12~0.20秒。

三、QRS波群: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时间变化。

1、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是0.06~0.10秒,儿童是0.04~0.08秒。

2、QRS波群振幅: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导联R波小于或等于1.2毫伏,aVF导联R波小于或等于2.0毫伏。aVR导联R波小于或等于0.5毫伏。

心前导联:V1、V2导联呈rS型、R/S<1,RV1不超过1.0毫伏。V5、V6导联主波向上,呈qR、qRS、Rs或R型,R波不超过2.5毫伏,R/S>1。V3导联R波同S波的振幅大致相等。

四、Q波:除aVR导联呈QS或Qr型外,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超过同导联R波的1/4,时间不超过0.04秒,且无切迹。正常V1、V2导联不能有Q波,但可呈QS波型。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塞等。

五、S-T段:正常任一导联S-T向下偏移都不超过0.05毫伏。S-T段超过正常范围下移常见于心肌缺血或劳损。正常S-T段向上偏移,在肢体导联及心前导联V4-6不应超过0.1毫伏,心前导联V1—3不超过0.3毫伏,S-T 上移超过正常范围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等。

六、T波:T波钝圆,从基线开始缓慢上升,随之较快下降,形成前肢较长、后肢较短的波形。T波低平或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七、Q-T间期:Q-T间期同心率有密切关系。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一般心率70次/分左右时,Q-T间期为0.40秒。Q-T间期延长一般为心动过缓、心肌损害、心力衰竭、低血钾、冠心病等。

八、U波:某些导联上T泼之后可见,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等症。

相关推荐

02:10
心绞痛的症状有哪些症状
心绞痛的主要症状表现为一种发作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同时可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等表现,一般在休息或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后,患者心绞痛的症状即可有所缓解。
01:46
左边心脏部位隐隐作痛怎么回事
左边心脏部位隐隐作痛最应该警惕是不是出现了冠心病,也就是给心肌供血的冠状动脉供血量不足,导致心肌出现缺血缺氧症状,一般症状出现会有全身无力、四肢乏力、冒冷汗、胸闷、胸疼,甚至呼吸困难、身体机能明显下降等,严重时还会出现心悸、心率不规则、全身水肿、甚至有心力衰竭等。建议在初始发现症状时就去医院进行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详细的检查,尽早确认病因,必要时应用药物干预。在生活上,也要注意饮食均衡,卫生。饮食要低盐低脂饮食,拒绝激烈的运动,选择有氧的养生运动,定期到医院检查。
心绞痛的病因是什么
心绞痛的病因主要包括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以及年龄增加等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冠状动脉形成了粥样硬化的斑块,斑块引起冠状动脉的狭窄,心肌血流灌注的减少以及心肌缺血,就导致了心绞痛的发生。心绞痛还有一些诱发因素,比如运动因素,比方说剧烈的运动或者是重体力劳动,导致心肌的需氧需血量的增加,而冠脉狭窄导致不能满足心肌的需求的增加,所以就会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的表现,就会导致心绞痛。第二是一些生理的因素。比如说精神压力的增大、低温等因素,都会导致诱发心绞痛。还有就是一些疾病,比方说贫血、甲亢,都是会导致心机需血供氧的减少会诱发心绞痛。
语音时长 01:26

2021-01-15

94547次收听

胸闷心绞痛怎么治
胸闷心绞痛治疗上需要予以查找发病原因以及对症治疗。经常出现胸闷心绞痛的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完善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等检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对于血管病变较轻微的,可以予以扩血管改善心肌缺血的药物,予以抗血小板、调脂类药物,可以预防心绞痛发生。对于血管病变比较重的,需要进行血运重建治疗,比如放支架、心脏搭桥手术等治疗。另外,在生活饮食方面也要特别注意,需要予以低盐低油脂饮食,予以加强休息,避免长时间劳累,避免诱发心绞痛的发生。对于胸闷心绞痛患者,还应该定期随诊,注意按时规律服用药物。
语音时长 01:29

2020-12-10

113698次收听

心脏支架后心绞痛用什么药
心脏支架后心绞痛可以使用以下几种药物治疗。首先,需要使用常规的二级预防类药物治疗,比如抗血小板、降脂、稳定斑块以及扩张血管的药物,代表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硝酸酯类等;其次,还需要予以控制血压、血糖等药物,并且密切监测血压、血糖情况,对于血压以及血糖控制欠佳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必要时可联合用药;最后,还可以使用改善心绞痛症状,活血化瘀的中成药,比如复方丹参片、丹参滴丸以及等。当心脏支架后出现心绞痛症状加重,需要立即就医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在使用的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可能需要再次予以介入治疗。
语音时长 01:31

2020-12-10

103997次收听

心绞痛怎么确诊
心绞痛的确诊一般是根据典型的胸痛症状以及心电图和冠脉造影检查可以确诊。当出现胸痛的症状,需要去医院完善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一般可以发现ST-T改变。如果普通心电图未发现异常的情况,可以进行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检查。如果经常性的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可以完善心脏CTA检查以及心脏彩超等检查,可以发现一些血管的病变。必要时可以进行有创性的冠脉造影检查,属于诊断的金标准。如果发现血管病变情况,可以予以药物治疗以及心脏支架手术等。对于确诊的心绞痛需要坚持服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还需要予以药物控制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性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30

2020-12-10

97148次收听

心绞痛造影的危害
心绞痛造影的危害有以下几点:首先,心脏造影可能会引起穿刺点皮肤出现渗血、化脓感染等现象,一般予以清洁消毒换药,可以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其次,心脏造影可能会造成造影剂过敏或者肾功能损害的现象;最后,心脏造影检查的时候可能会引起血管的破损、夹层、心脏破裂、心包填塞等危害。目前心脏造影检查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一般很少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是比较安全的微创手术。在准备行心脏造影检查前,需要先排除手术禁忌症,完善术前检查,在完全的状态下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减少或避免手术出现的危害。在术后还要定期复诊,比如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查。
语音时长 01:30

2020-12-10

95840次收听

心绞痛不适宜吃什么
心绞痛由心肌缺血引起,是血液(血氧)供应不足以维持心肌代谢需要的结果,各种减少心肌血液(血氧)供应(如血管腔内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和增加氧消耗(如运动、心率增快)的因素,都可以诱发心绞痛。
02:30
治疗心绞痛的药物有哪些
心绞痛是由于冠心病这类疾病所出现的。冠心病指的就是心脏的冠状动脉,由于斑块的进展导致了血管的狭窄而出现了缺血的症状。当心肌细胞出现缺血时,就会出现像胸闷、胸痛这些症状,统一称为心绞痛。在治疗方面,一方面要靠药物治疗,一方面就是生活方式的干预。在药物治疗上:常用的组合包括阿司匹林、氯比格雷这类抗血小板的药物,防止动脉血栓的形成。第二类药物就是他汀类的药物,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一步的进展。第三类抗心绞痛的药物,可以用β受体阻滞剂,为了让心跳变得缓慢,减轻心肌的耗氧。第四类包括硝酸酯类的药物,可以让冠状动脉变得舒张,增加供血量。
01:54
心绞痛治疗方法
心绞痛的治疗,首先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避免熬夜,适当运动。其次,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配合抗血栓治疗,降脂稳定斑块等药物治疗。如果狭窄程度非常严重,比如超过70%,则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需要植入支架介入治疗。最后,冠脉搭桥是用于不适合植入冠脉支架的患者进行的开胸有创手术治疗,比介入治疗效果更彻底。综上所述,合理饮食,改善自身的生活方式是重中之重,同时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以及冠脉搭桥治疗是有效的生命健康的保护手段。
心绞痛怎么治疗
冠心病患者,可用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滞剂、冠状动脉扩张剂等药物治疗,病情严重时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心绞痛发作时要让患者原地休息,并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进行足底按摩等缓解疼痛症状,疼痛严重时需及时就医。
老是心绞痛是怎么回事
在日常的生活中,心绞痛的出现几率,本身就是比较常见的,而这种现象有很多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长时间,都处于兴奋的状态,有可能是因为饮食不正确,或者是过度劳累而导致的,有的时候,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也会伴有明显的心绞疼痛现象。
01:57
心绞痛的原因
心绞痛的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脉血管痉挛、心肌损伤、肌桥病等。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型,即供应心肌供血的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造成冠状动脉在急性的缺血状态下,心肌供血受到影响,患者出现胸痛、出汗、乏力、胸闷等症状;二、冠脉血管的痉挛和其他躯体疾病,合并心肌损伤,原因不主要在冠脉上,而在于有其他的原因,比如风湿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三、肌桥病是指心肌血管冠脉一部分血管的走行不在心肌细胞之间,而在心肌纤维之间,当心脏收缩时,供应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受到挤压,造成相应的供血区出现缺血症状。
心脏造影危险大吗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心脏造影吧,它现在已经是非常先进的医辽技术了,对于治疗疾病会有一定帮助,但是人们因为缺少了解,对于它有没有危害是极关注的。心脏造影是会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需要在使用时做好准备工作。
中医临床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的思路方法
冠心病心绞痛为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认为属于“胸痹”、“心痛”等病的范畴。近年来,现代医学防治冠心病研究发展迅速,基本可概括为3个方面:(1)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缺血心肌血供;(2)降低心肌耗氧量;(3)增强心肌细胞本身耐缺血缺氧的能力。尽管现代医学药物治疗、介入性治疗在迅速改善血供、缓解心绞痛发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对如何控制心脏病事件(猝死、心肌梗塞)和预防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仍缺乏真正有效的对策。临床和实验研究皆证明,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粘聚、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生命质量等作用。尤其是活血化瘀方药的研究较为深入,证明其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机理,除改善心肌血供外,还可调节心肌缺血相关基因,如一氧化氮合酶(NOS)、热休克蛋白(HSP)的表达,参与缺血心肌细胞的自身调节等,在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的思路方法方面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间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