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内分泌代谢科 > 内科 > 糖尿病
首页上一页34567 ... 8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混合痔和肛裂主要表现为肛门疼痛、便血、肛门瘙痒、肛门坠胀感以及排便困难等症状。混合痔是内痔和外痔同时存在的痔疮类型,肛裂则是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溃疡。
肛门疼痛是混合痔和肛裂的常见症状。混合痔的疼痛多由外痔血栓形成或内痔脱出嵌顿引起,表现为持续性胀痛或刺痛。肛裂的疼痛具有典型特点,排便时出现刀割样剧痛,便后疼痛可暂时缓解,随后又出现持续性灼痛。疼痛程度与裂口深浅有关,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肛裂疼痛常导致患者恐惧排便,形成恶性循环。
便血在混合痔和肛裂中表现不同。混合痔便血多为无痛性鲜红色血液,附着于粪便表面或便后滴血,严重者可呈喷射状。肛裂出血量较少,表现为粪便表面带血或便后手纸染血,血液呈鲜红色,常与排便时剧烈疼痛相伴。长期便血可能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肛门瘙痒主要由分泌物刺激引起。混合痔患者因痔核脱出或直肠黏膜松弛,导致肠液外溢刺激肛周皮肤。肛裂患者因裂口分泌物或粪便污染造成局部刺激。瘙痒症状在夜间可能加重,长期搔抓可导致皮肤苔藓样变或继发感染。保持肛周清洁干燥有助于缓解症状。
肛门坠胀感多见于混合痔。内痔痔核增大或脱出时,患者常有肛门下坠、异物感或排便不尽感。长期站立或久坐后症状加重,平卧休息后可缓解。严重脱出的痔核可能无法自行回纳,需手法复位。肛裂患者因疼痛反射性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也可能产生坠胀不适。
排便困难是混合痔和肛裂的共同症状。混合痔患者因惧怕疼痛而刻意抑制便意,导致粪便干结难解。肛裂患者因排便疼痛产生心理恐惧,形成便秘-肛裂-便秘的恶性循环。粪便干硬又会加重痔核脱出和肛裂损伤。调整饮食结构、保持大便通畅对缓解症状至关重要。
混合痔和肛裂患者应注意保持肛周清洁,排便后可用温水坐浴。饮食上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饮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进行提肛运动。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检查,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痔疮栓、肛裂膏等药物,或根据病情选择胶圈套扎术、肛裂切除术等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用力排便。
风热感冒鼻子堵塞不通气可通过多喝水、蒸汽熏鼻、按摩迎香穴、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遵医嘱服用药物等方式缓解。风热感冒通常由外感风热邪气、免疫力下降、环境干燥、饮食辛辣等因素引起。
适量饮用温水有助于稀释鼻腔分泌物,缓解鼻塞症状。风热感冒患者体内津液消耗较快,及时补充水分可帮助维持呼吸道黏膜湿润,减少鼻腔干燥和充血。建议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毫升,分多次少量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胃肠负担。饮水时可选择温热的淡盐水或蜂蜜水,有助于清热解毒。
将热水倒入容器中,加入少量薄荷油或桉树油,用毛巾覆盖头部后吸入蒸汽5-10分钟。温热湿润的蒸汽能够扩张鼻腔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软化鼻腔分泌物,帮助缓解鼻塞症状。蒸汽熏鼻每日可重复进行2-3次,但需注意保持适当距离,避免烫伤面部皮肤。熏蒸后可轻轻擤鼻,清除松动的分泌物。
迎香穴位于鼻翼两侧凹陷处,用食指指腹以适度力度按压并做环形按摩3-5分钟。按摩该穴位可疏通鼻部经络,改善局部气血运行,减轻鼻塞不适。按摩时可配合使用清凉油或薄荷膏,增强通窍效果。每日可按摩3-4次,尤其在鼻塞加重时进行。按摩力度应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避免用力过度造成皮肤损伤。
使用医用生理盐水或专用鼻腔冲洗器清洁鼻腔,每日1-2次。盐水冲洗能直接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和病原体,减轻黏膜水肿,改善通气功能。冲洗时头部稍向前倾,张口呼吸,避免呛咳。冲洗液温度应接近体温,冲洗后不要立即用力擤鼻,以免导致中耳炎。对于儿童患者,建议使用喷雾式生理盐水,操作更为安全方便。
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中成药。这些药物具有疏风清热、宣肺通窍的功效,能缓解风热感冒引起的鼻塞、头痛等症状。对于鼻腔充血明显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短期使用盐酸伪麻黄碱滴鼻液减轻肿胀。所有药物都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延长疗程。
风热感冒期间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直接吹风。饮食宜清淡,多食用梨、西瓜、冬瓜等清热生津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如鼻塞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伴有高热、脓性鼻涕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排除鼻窦炎等并发症。平时可通过适度运动、规律作息等方式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发生。
海绵状血管瘤主要由异常扩张的血管窦和纤维组织构成,属于先天性血管畸形。其结构特点包括薄壁血管腔、缺乏平滑肌层的内皮细胞排列,以及周围包裹的纤维结缔组织。
海绵状血管瘤的核心组成是大小不等的血管窦,这些窦腔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缺乏正常血管的弹性纤维和平滑肌层。血管窦之间相互连通形成蜂窝状结构,窦内充满缓慢流动的血液,容易形成血栓或钙化灶。这种结构导致血管脆性增加,可能引发自发性出血。
血管窦周围包裹着大量胶原纤维和纤维结缔组织,形成支撑框架。这些纤维成分可能来源于血管壁发育异常,也可能继发于反复微出血后的组织修复反应。纤维基质的增生程度与病变的稳定性相关,过度增生可能压迫周围正常组织。
由于血流淤滞,血管窦内常见不同时期的血栓形成,陈旧性血栓可发生钙盐沉积。这些继发改变在影像学检查中表现为特征性的钙化点,也是部分患者出现癫痫等症状的病理基础。血栓机化过程会进一步刺激纤维组织增生。
病变区域的内皮细胞存在增殖活性增高现象,但不同于恶性肿瘤的无限增殖。这些细胞可能携带特定基因突变,导致血管生成调控失常。内皮细胞间连接结构不完善,是血管渗漏和微出血的 structural 基础。
瘤体周围的脑组织或软组织常出现含铁血黄素沉积,这是反复微量出血后被巨噬细胞吞噬的结果。长期存在的病变可能导致胶质增生或纤维化,形成假包膜样结构。这些继发改变可能加重占位效应。
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外伤,定期进行影像学随访监测病变变化。若出现头痛加重、癫痫发作或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必要时考虑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日常注意保持血压稳定,减少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因素。
心脏病患者劳累后可能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心脏病患者在劳累时心脏负荷增加,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状况。
心脏病患者劳累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胸闷或胸痛,通常表现为胸部压迫感或紧缩感,可能向左肩、左臂或下颌放射。这种疼痛通常在休息后缓解,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部分患者会出现心悸,感觉心跳加快、不规律或漏跳。呼吸困难也是常见表现,患者可能感到气短,尤其在平卧时加重。轻度劳累可能导致轻微不适,适度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
严重劳累可能诱发急性心脏事件。持续胸痛超过20分钟可能提示心绞痛发作,若伴随大汗、恶心呕吐需警惕心肌梗死。突发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可能为急性左心衰竭。意识丧失或接近晕厥可能由严重心律失常导致。这些情况均属于急症,需要立即就医处理。长期过度劳累还可能导致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等慢性损害。
心脏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活动。日常注意监测血压、心率变化,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出现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定期复查心脏功能,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有助于减少心脏事件发生。
输尿管肿瘤的化疗指征主要包括肿瘤分期较晚、存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术后复发风险高、病理类型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以及患者无法耐受手术等情况。化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或姑息性治疗手段,需由医生综合评估后决定。
对于局部进展期输尿管肿瘤,若肿瘤侵犯肌层或周围组织,或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术后辅助化疗可降低复发概率。常用方案如吉西他滨联合顺铂,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控制病情。病理检查显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时,因恶性程度高、易转移,常需联合化疗增强疗效。若肿瘤已发生肺、肝等远处转移,则以姑息性化疗为主,缓解疼痛、延长生存期,如使用甲氨蝶呤联合长春碱类药物。此外,患者若因心肺功能差等原因无法手术,化疗可作为替代选择,但需密切监测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输尿管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需加强营养支持,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减少泌尿系统刺激。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出现发热或严重乏力需及时就医。术后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等后续治疗。